潮新闻 张留 宋桔丽 叶松耸
前阵子,中国“工业第一市”易主的消息广受关注。随着2022年深圳工业增加值超越上海,人们将深圳称为新的“工业第一市”。
在杭州,这样的易主,似乎也在上演。
5月18日,浙江首次颁发了“天工鼎”,表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优等生。在20个夺鼎的区县市中,杭州市滨江区排名第一,成为了浙江工业大区强区的“最强代表”之一。
说到工业大区强区,其实很多人第一印象并不会想到滨江。但是,从去年工业增加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来看,滨江已经是杭州第一,且规上工业增加值已连续3年位居杭州第一。作为杭州和浙江面积最小的县级行政区,滨江工业实力的逆袭有多硬核?这样的逆袭从何而来?未来能否坐稳这一“宝座”?
硬核的“工业第一区”
评价一个地区的工业实力,有许多经济指标,包括工业产值、工业企业营收、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等。这当中,工业增加值应当是最具含金量的指标之一。
因为工业增加值,它扣除了原材料、能源等中间投入,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工业“净产出”,更能看出一个地方真正的工业实力,是直接可以算进GDP的数据。
从工业增加值的座次判断,滨江无疑成为了杭州的“工业第一区”。2022年,滨江工业增加值达830亿元,位居杭州第一。
同时,规上工业增加值,指的是规上工业企业的“净产出”,对产业链影响力具有更强的参考价值。2022年,滨江规上工业增加值为756亿元,同样是杭州第一。
所以,无论工业增加值还是规上工业增加值,滨江成为了杭州的“双料第一”。
实际上,滨江成为杭州“工业第一区”,并不是2022年才上演的。从2020年开始,滨江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就超过了其他区,目前已连续三年成为第一。
看总量,也看质量。
从“企均”的角度去看,滨江规上工业企业的企均增加值,在杭州也是遥遥领先。
目前,在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上,杭州多个区县市都超过了滨江,多的上千家,少的也有六七百家,而滨江只有255家。这也就是说,滨江用更少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创造了杭州第一的规上工业增加值。
为何滨江能够以小超大、以少超多,成为杭州“工业第一区”?秘诀就是滨江的工业企业,创造了更高的亩均效益和劳动生产率。
2022年,看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滨江达到了62.2万元/人;看规上工业亩均税收,滨江为295.4万元,领先其他区县市的幅度非常大。
由此可见,滨江跻身杭州“工业第一区”,或许已是不争的事实。
周柠摄
巧合的38%
一直以来,滨江以数字经济大区的面貌示人,这里集聚了阿里巴巴、网易、吉利、海康威视、华为、大华、新华三等企业,被誉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重要发源地。
事实上,滨江也以做强数字经济为主攻方向之一,一直在擦亮数字经济最强区的标签。
拿下“工业第一区”的“宝座”之后,让人意识到,滨江的数字经济属性似乎不是那么纯粹,它的工业属性在不断加强。
看一座城市的工业属性浓不浓,从工业增加值浙江工业企业安全在线,也就是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即可看出一二。
2022年,滨江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38.86%。
放到全国去比较,这样的比重,低于佛山、东莞、泉州等工业占比超过50%的城市。不过,却与深圳的38.3%非常接近。
这看似是一种巧合,其实是滨江与深圳形成了非常相似的产业结构。
表面上看,深圳是比较纯粹的工业城市,但其实深圳的数字经济也非常强劲,同时还是内地第三大金融中心。
而滨江,看上去是非常纯粹的数字经济强区,其实在这些年的发展中,依托数字经济这条长长的产业链,形成了一条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到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物联网系统集成、网络通信设备、信息软件开发以及电子商务运用,再到网络运营服务、云计算、大数据应用、网络安全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全产业链体系。
这样软硬结合、数实融合的产业体系,让滨江的工业气质,具备了与深圳类似的“高新味”。
2022年,滨江的规上工业增加值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96.6%,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94%,装备制造业占比93.3%,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与装备制造为主的工业底色。这样的结构,与深圳非常相似,都对GDP产生了极大的拉动作用。
正是因为工业的高新技术底色浓厚,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疫情冲击,以及外贸需求下降等趋势中,滨江像深圳一样,保持了经济的韧性以及强劲的增长。
今年一季度,“新三样”成为了外贸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深圳和滨江都因此受益不少。如滨江正泰集团裂变的正泰安能新能源板块项目,产值大幅增长,在滨江GDP增长5.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的一季报中,发挥了新定海神针的作用。
提升工业承载力,冲击杭州首个千亿级工业大区
从滨江,到钱塘浙江工业企业安全在线,到萧山,工业增加值都在七八百亿元的区间,谁会率先冲击杭州首个千亿级工业大区?
工业,是一种对空间有刚性需求的产业。作为全省面积最小的县级行政区,虽然推行了工业上楼、工业综合体等创新,但客观而言,滨江空间的潜力是有限的。如果要向千亿级工业大区冲刺,并站稳杭州的“工业第一区”,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无限的发展,不断提升工业承载力,将是滨江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不久前,杭州市党政代表团前往深圳考察,随团参加的领导干部们,看到了一条提升工业承载力的有效路径。
“这次考察中,我们看到广深两座城市,在抢抓产业风口中不断迭代升级,有系统性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有前沿又细分的数字经济产业新赛道,有体制政策的变革和突破,也有要素资源的支撑保障。”参加考察的干部说。
目前,由深圳率先探索的工业上楼模式,正每年为深圳提供200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同时,深圳还正在培育壮大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20个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以及合成生物、空天技术、量子信息等8大未来产业,覆盖之广、布局之深,在国内少有城市与之同步。
如深圳的鹏城实验室,重点突破宽带通信、新兴网络智能等领域,这都是深圳布局的未来产业,都是在抢占产业链、布局新赛道,代表了深圳在产业数实融合上,谋得更早更细更实。
作为杭州的“工业第一区”,滨江也正在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产业体系升级和产业软硬结合之路。
目前,滨江正按照“一园三谷五镇”的路径,希望加快产业体系升级。所谓“一园三谷五镇”,即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中国视谷、中国数谷、国际零磁科学谷,以及物联网小镇、互联网小镇等五镇。
其中,国际零磁科学谷的建设,就依托于极弱磁大装置,将发展零磁医疗装备、传量子传感仪器等细分产业,助力滨江实现数字经济创新提质,闯入更多的细分赛道,加强数字基建建设,最终提升工业承载力。
工业承载力一旦提升,滨江要坐稳杭州的“工业第一区”,甚至提升杭州工业发展的“天花板”,在中国乃至世界工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就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网赚创业教程,会员可以下载全站资源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