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但弊端也在出现,尤其是对未成年人防沉迷这件事上。
防沉迷之下,未成年人背着家长偷偷玩游戏并进行不理智消费的现象频发。
尤其是在10月24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公布,并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大背景下,更需要有关方面引起重视。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日,珠海市民徐女士(化名)就向南都求助。
徐女士称11岁的女儿晓晓(化名)背着自己在233乐园平台上玩游戏,短短11天就消费了近3000元。
她向平台方申请退款并提交了监控视频、银行账单等材料,但申请一度受阻,原因是无法证明钱是孩子充的。
南都记者实测发现,作为一个游戏聚合APP,233乐园内有大量来自不同游戏公司的游戏产品。
更为重要的是,在233乐园内只需填写进行一次实名认证,即可顺利登录、随意畅玩平台内的大部分游戏,即使这些游戏隶属不同的游戏公司。
换言之,用成年人账号,即可实现一键登录。
这种问题,并不只是存在于这个233乐园之中。
一键登录的漏洞在哪?
具体来说,即部分手机厂商为热门游戏专设了渠道服,在手机应用商店下载的游戏可使用该手机的实名账户一键登录,游戏内无需重新实名。
腾讯方面曾统计发现,一年内与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相关的媒体报道中,涉及的103个游戏账号有9成以上实名都是成年人。
其中使用父母实名、爷爷奶奶实名的占比85.3%。
使用父母、爷爷奶奶等成年人的人脸信息通过人脸识别验证的占比高达72.6%,通过人脸识别5次以上占比达33.9%,个别案例甚至通过验证50次以上。
《中国年轻玩家》报告数据也提到,虽然新规施行后不少未成年人玩家每周游戏时间的有所减少,但仍有29%的未成年人玩家每周时间则超过3小时,原因是有82%的家长允许小孩冒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玩游戏。
对此,近期广东消委会的一则报道显示,目前游戏防沉迷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该报道称,各网游公司、平台企业要建立完善认证模式,真正有效识别游戏玩家身份,甄别是否未成年人进入游戏。在目前情况下,建议采用关闭手机授权登录游戏功能1.1.1.1上网认证登录官网,或增加登录验证环节的方式,如在登录游戏时,要求玩家输入密码,或进行指纹、人脸等验证,以强化对未成年人的甄别,防止未成年人以成年人账号进入游戏。
由此可见,手机厂商使用手机实名即可一键登录游戏的游戏“渠道服”引发社会及监管关注,仍然存在一定漏洞。
入口不设防,咋整?
一键登录,造成防沉迷系统实效,如何防范?
对此,多个媒体和书乐进行了交流,贫道以为:
一键登录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太多入口不设防。
一键登录作为一种服务,在游戏和各种应用(包括PC时代各种软件)优化用户体验上,确实有极大的作用。
但在防沉迷体系下,手机实名但用户不一致的情况很多。
由于大多数游戏厂商无法真正进行人脸识别等更多有效验证1.1.1.1上网认证登录官网,无论是手机账户一键登录还是游戏账户使用成年人身份证,都可以达成绕过防沉迷系统的作用,其负面效果确实难以有效杜绝。
这主要是成本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游戏单次人脸识别的成本在0.5元左右,若叠加庞大的用户基数以及在登录、支付、定期抽查等环节的验证次数,游戏企业或需在这上面花费上亿级别的资金。
这对小企业而言,很可能是难以承担的。
人脸识别,很必要
但一旦未成年人模式在包括智能终端、应用商店和各类应用上得到全覆盖,这种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与此同时,针对重点游戏厂商进行更深度的防沉迷系统管控,尤其是普及人脸识别,或许效果更大。
毕竟,腾讯、网易、米哈游等大厂覆盖了主要的游戏玩家,包括未成年人玩家。
这类厂商一旦增加验证环节,特别是普及人脸识别和巡查功能(相对研发运营成本较高、只有大厂才能负担),可以有效地降低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
总体来说,普及未成年人模式在各个移动互联网入口,才是一揽子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TMT产业评论人,新出版有《自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网赚创业教程,会员可以下载全站资源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