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五大戒律-佛门大孝《地藏经》浅释~3集

生活百科10个月前发布 aixure
51 0 0
佛门五大戒律-佛门大孝《地藏经》浅释~3集

聆听弘觉法师浅释佛门大孝《地藏经》~3集

佛门五大戒律-佛门大孝《地藏经》浅释~3集

地藏菩萨妙难伦,化现金容处处分;

三途六道闻妙法,四生十类蒙慈恩。

明珠照澈天堂路,金锡振开地狱门,

累劫亲姻蒙接引,九莲台畔礼慈尊。

佛门五大戒律-佛门大孝《地藏经》浅释~3集

释经题

——地藏菩萨本愿经

关于「地藏」二字,《地藏十论经》有云:「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此乃从喻立名。

地藏菩萨之德在一个「忍」字。度众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娑婆众生又如此刚强难伏,更何况是地狱的众生!通常我们教导一个人,一次又一次地教,若是真的顽愚难调,教的人往往就失去耐性而放弃,但是地藏菩萨就不会如此。

地藏菩萨教导众生是无始也是无穷尽的,永远与刚强的众生在一起。为了使众生早日得脱地狱之苦,无论多么艰难,都不退失他的愿心,「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所以说「安忍不动」,如果没有忍辱力是无法胜任的。

「犹如大地」,土地可以承载万物,而地藏菩萨的心胸就像大地般宽大,无论责任多么重大佛门五大戒律,地藏菩萨都以宽大的胸怀全部承受下来,任劳任怨丝毫不以为苦。

「静虑深密,犹如秘藏」,一般人都是粗心大意,做事无法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而修行一定要心思细密。地藏菩萨就是以其忍辱、细密的心思来学法,所以说他「静虑深密,犹如秘藏」,这是比喻地藏菩萨的修行犹如藏库一样。

佛门五大戒律-佛门大孝《地藏经》浅释~3集

故若以喻解,「地」即世间之大地,包含二义:

一、住持义——住乃居住,持乃负载,善能住持一切众生;菩萨亦如是,善能救度一切众生。

二、生长义——生长一切药谷茎果,供养一切众生之生命;菩萨亦如是,能说一切妙法,长养一切众生之慧命。

而「藏」即世间之宝藏,亦有二义:

一、含覆义——能含藏盖覆诸珍宝;菩萨亦如是,广集一切功德。

二、出用义——如需救济贫苦,成就事业,乃当出用;菩萨亦如是,能布施一切法财,令诸众生离苦得乐。

菩萨能布施一切法财,他求法是为了众生,修行也是为了众生。众生的心灵空虚、精神贫乏,菩萨就以佛法的常识来教导他。除了法布施,还有财施与无畏施,不惜生命、不惜财物,完全应众生的需要而布施。「头目髓脑悉施人」,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菩萨能应一切众生的需要来布施,使众生离苦得乐,倘若没有丰富的知识就无法应付一切众生的需求,是故菩萨具有坚忍之德与丰富的常识,因此称为「地藏」。

以上乃就「喻」解。若约「法」释,地即是心地,藏即是如来藏。此菩萨彻证本心地具有如来藏性,故名「地藏」。

「一切唯心造」,心能造一切善,亦能造一切恶。佛法并非向外求得,人人的本心即具足一切法;如来藏就是真如本性。我们虽然是凡夫,却具备与佛同等的本性,本性即为如来藏,佛也是从众生修行而来,要成佛必须开启心中本来具有的如来藏性,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由于这位菩萨已经彻见本性心地,亦即如来本性,因而称为地藏。

地藏菩萨能忍耐一切,无论什么困难都不改初衷,我们学佛就是要学在这里,读经就是要了解这位菩萨的精神,才能成就我们的功德。

佛门五大戒律-佛门大孝《地藏经》浅释~3集

接下来解释「菩萨」。菩萨即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意译为「觉有情」,亦即已经觉悟的人;上求觉道、下化有情之大乘佛子也。

人类自称「万物之灵」,但却鲜少真正了彻灵性者,那是因为缺少了觉性,生活在世间宛如置身梦中,身心受环境左右而不能自主,迷茫不得解脱。

菩萨已经了彻、觉悟,看透了世间虚幻,认清了圣人与凡夫之间的距离,为了彻底归自心源而精进学道,追求圣人的境地广度众生。觉就是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者齐全才能称为佛;所以菩萨并不是只求佛道,如果只求自己达到圣人的境界,这在佛法中不能称为菩萨,只能称为声闻、缘觉等小乘行者。

真正的菩萨,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不但自己得到快乐,也要让他人得到解脱,这样才称得上是大乘佛子。我们既然学佛,一定要发大乘心,一开始学佛就要发大慈悲心利益众生,这才是大乘法门的践行者。

佛门五大戒律-佛门大孝《地藏经》浅释~3集

「本愿」,愿者,希求、志愿、志求满足也。本愿约有二义:

一、本来常持不失之愿,菩萨从初发心即发是愿,故名本愿。

经中提及,地藏菩萨最初发心时身为长者子,有一天他遇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这尊佛的形象非常庄严,使人见了不由自主生起恭敬与爱慕之心,长者子就请教师子奋迅如来,如何修行才能得到和他一样的形象,使人一见就起欢喜、敬重之心?

如来答其所问:「你要发愿度尽一切众生,多与众生结缘。」听罢,长者子随即发愿:「从现在开始,我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消失了才愿成佛。」这是地藏菩萨最初发的一个愿,而后无始劫来往返人间、地狱,始终没有退失所发之愿;非但保持,而且始终脚踏实地去做,因此称为「本愿」。

二、根本之愿,为令众生了生死、成佛道,乃根本之大愿也。又者,以愿引行,以行填愿,愿为行之本,故名本愿。

根本之道,是为了使众生了脱生死,真正脱离三界火宅。《法华经》将三界比喻为火宅,就算到了天界也还有生死轮回之苦,福若享尽一样要再下堕,并不是根本之道。因此,地藏菩萨并非将地狱众生度化至人间,或将人教化生天就好,而是使众生脱离生死、离开三界为止,这才是他的根本大愿。不但离开三界,还要令众生个个成佛,到达圣人的境地。

「以愿引行,以行填愿,愿为行之本,故名本愿」,我们既然发了愿,有此心志就能去力行。怕的是我们不肯发心发愿,既然发心了,不能只将志愿放在心中,应该以行动表现出来,如果光说不做,再大的事业也没有成就的一天。

既然发愿做个菩萨,要令一切众生解脱痛苦,就应该身体力行。众生若有物质上的缺乏,我们要赶紧打开藏库,取出钱财来救度众生的饥寒;众生精神空虚、心灵落寞,就以佛法的甘灵来滋润他,使他的心灵获得拯救。

学佛的人,发了愿就要身体力行;路是人走出来的,无论有多遥远,只要肯去走,总有到达的一天;事业也是人创造出来的,只要肯去做,就有完成的一天。

佛门五大戒律-佛门大孝《地藏经》浅释~3集

「经」,梵语修多罗,中译为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名契经。

契乃契合、体会、了解之意,也就是对上能够体会佛的教理,对下契合众生的根机。经的内容包含一切佛的言教,不只是释迦牟尼佛,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的真理都包含在经中,所以是「上契诸佛之理」。

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种烦恼,既然有这么多烦恼,就有这么多不同的根机,为了使每个人都能接受佛法,一定要契合不同的根机。佛的教理堪称世间最圆融,可以普遍适应众生的根机。知识高的人佛门五大戒律,只要入佛门研究佛的教理,可以体会出无穷的法味;知识低的人,一句「阿弥陀佛」也可以受用无穷,因而说「下契众生之机」。

经乃亘古不变之圣人言教,无论经过多久的时间都能应用,教理也永远不会被淘汰。佛出生人间至今二千多年,二千多年来,他的教法始终流传在人间,教理始终不变,信仰佛法的人也愈普遍;由此可见,经是亘古常新,记录一切圣人的言教,所以名「契经」。

佛门五大戒律-佛门大孝《地藏经》浅释~3集

「于阗」,梵名瞿萨怛那,华言地乳,纪元前二五二年建国。

印度乃多神教国家,人民多奉祀天,传说于阗国王老而无子,后祀毗沙门天,毗沙门天王便由额头生出一子。于阗王欢喜带回婴孩,无奈抱回的婴儿却不饮人乳,于是又回到毗沙门天王像前祈求,尔后神像前地面涌出地乳,婴孩便饮地乳而长,此国也以地乳得名。

此地位于现今新疆省西部,人民性情温恭,初行小乘,至公元五世纪初盛行大乘佛教,东来中国之经典,多经此地而来。

「三藏沙门」,三藏即经(修多罗)、律(毗奈耶)、论(阿毗昙);藏是库藏,佛教的教典全部收录在三藏十二部经教之中。经是佛所说的话,教导众生如何学佛;律学佛制,指导学佛者应该遵守的规矩戒律;论则是后来的祖师、论师所着,旨在阐扬佛经中的道理,此三者称为「三藏」。

「沙门」,华译为「勤息」,乃出家人之通称也,即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之意。

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就是贪、瞋、痴三毒,贪是贪欲,瞋是愤怒,痴是愚痴无明,我们学佛,就在觅得自灭此三毒烦恼的方法。要息灭烦恼,必须认真精进,心无杂念修持戒、定,离痴心杂念。

有的人为了使心念安定下来,就念佛制心,有的人则以数息观来制心。但是,有的人在计数气息一入一出之间,还没数到五就妄念纷飞,这种心猿意马刹那都静不下来,即是心有杂念,这时我们要重新再来、继续用功,如此日复一日,直到将杂乱心转为定心。

这就像擦拭镜子一样,心镜一旦擦得光亮无瑕,自然能完全映照外界的山河大地;心中没有一丝杂念,自然能流露出大圆镜智之「慧」,成就戒、定、慧三无漏学,以消除贪瞋痴三毒。

翻译这部《地藏经》的实叉难陀是一位通达经、律、论的大法师,才能真确流畅出此经,因此称他为三藏法师。

佛门五大戒律-佛门大孝《地藏经》浅释~3集

实叉难陀是地藏经的译者,他十分谦虚,自谦为出家沙门,事实上他是位精通三藏的大法师。他的名字翻译为中文是学喜之意,即是勤修三无漏学而得到无上法喜。

改唐立周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在历史上是个具有大野心的女性,但在中国佛教史上,却也是一位大护法。她崇重大乘教义,因当时旧译的《华严经》内容不够详备,远闻于阗国有是经梵本,故而遣使往求,迎请实叉难陀与大批经典同来。

至长安,公元六九五年,实叉难陀大师奉召于洛阳大遍空寺重译《华严经》,并译出其他大乘经典二十余部,《地藏经》即其中之一。七O四年,法师以思母情殷,上表辞驾归乡探亲。七O六年奉中宗诏请再度来华,帝驾亲迎于开远门外。七一O年十月十二日圆寂,春秋五十有九。

佛教的教义重视饮水思源,今天我们有这部经典可以诵念研读,要归功于译者实叉难陀大师。这位法师是于阗国人,由武则天迎请到中国,译出二十余部大乘经典,第二回再来时,尚未译经就受疾病摧折而圆寂。他对中国佛教的贡献非常大,我们应该起敬重感恩的心。

佛门五大戒律-佛门大孝《地藏经》浅释~3集 佛门五大戒律-佛门大孝《地藏经》浅释~3集 佛门五大戒律-佛门大孝《地藏经》浅释~3集 佛门五大戒律-佛门大孝《地藏经》浅释~3集

衙口定光庵

佛门五大戒律-佛门大孝《地藏经》浅释~3集

长按指纹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网赚创业教程,会员可以下载全站资源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
佛门五大戒律-佛门大孝《地藏经》浅释~3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