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超能陆战队》后,我有不少好友把微信头像换成了“大白”。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个懂自己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自己的机器人朋友。“大白”究竟何时才能问世呢?在 TechCrunch 国际创新峰会上海站,图灵机器人创始人俞志晨、DFRobot 创始人叶琚明机器人创始人孔尧以及 AngelVest 联合创始人陈泰杰带来了他们的分享。
听完这场 Pannel,我得出的结论是,人工智能因缺乏核心技术,距离爆发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人类要成为上帝?技术在 15 年内都达不到
DFRobot 垂直于教育领域,主要研发机器人模组,包括传感器、控制器等。其目标是通过机器人技术帮助学生学习。但叶琛认为短期内出现和人一模一样的机器人无望。“一个机器人里面包含的技术是非常复杂的。如果特别做到像人一样的程度,换句话说,我们要成为一个上帝,我们要制造一个机器人跟我们长得一模一样,里面牵涉的技术不是最近十年或者十五年能够达到的。”叶琛认为,30 年后可能会出现一只“大白”。
孔尧也认为需要至少 30 年。他创办的明机器人是一款两轮自平衡移动可扩展的ipad 智能配件, 用户通过 APP 即可进行远程沉浸式视频通话。“我比较担心的一点,因为未来超人工智能会变得比人聪明。如何控制人工智能的良性发展是很难的。比尔盖茨、霍金此前都表示了担心。我觉得 2045 年会是一个基点。”孔尧说。
俞志晨则认为,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机器人一定可以做到和人的行为足够相近,“在做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基本有一个趋势,就是在足够的区域模拟人的行为。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年,比如说一些比较简单、基础的服务领域,一定会被很多机器人所取代,在往后,会在一些偏知识类的领域,比如金融、法律、教育等类似于知识可以自动化的领域,可以被机器人、人工智能所取代的。”俞志晨创办的图灵机器人是一家偏软件服务的公司,其依托于虫洞语音助手,并拥有自然语音处理能力,此外其将接口开放至合作伙伴调取使用。
制约“大白”的是神经元网络的计算能力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一个基于神经元并能够进行深度学习的东西,”叶琛说,神经元网络随着后续数据的增加会迅速增长,但其计算能力却会受到制约,“根据现在有一个报告,全球所有的计算机所加起来的计算能力不及人的 1/10。”
有关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创业方面,几位嘉宾认为主打单一场景、对某一技术深挖将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