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打卡季#
杭州亚运会结束了,我们来聊聊杭州这个城市在古代文人墨客笔下是何种风情。
宋代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杭州诗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明代刘基:“大江之南风景殊,杭州西湖天下无。”
风景如画的杭州西湖,全天下更是没有可比拟的,如此高度的评价,着实值得我们品味一番。
我原本就喜欢诗词,加之小时候看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电视的取景地就是杭州。于是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向往杭州那一蓑风雨,一缕清风。
心心念念的想法终于也付诸于行动,2007年,我从惠州至杭州,坐的绿皮火车。
到了杭州之后,就是“舟行笔墨上,人在画中游。”脑海里开始涌出了有关杭州的诗词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唐•白居易《春题湖上》
在杭州刺史之前,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相当于一只脚已经了宰相之门,但是面对国是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
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实际任职时间只有24个月,却从此与杭州结了不解之缘。
“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他认为做隐士不好,做京官也不好,只有做杭州刺史闲忙得当,正合其意,即所谓“霅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唯此钱塘郡,闲忙恰得中。”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唐•白居易《杭州春望》
清晨白居易登临望海楼,在辉彩早霞、泛光晴沙的映照下,一“明”一“白”,渲衬成一派秾丽畅朗的气氛,渐启以下佳境。
夜幕降临,人们可以聆听涛声传入伍公庙,感受到秦楼楚馆的柳色春意。
杭州的女子织出柿蒂花纹的绫布,酿出醉人的梨花春酒,不仅外表秀美,心灵手巧让人们陶醉其中。那满楼的酒旗飘扬这繁华景象让人眼花缭乱。
沉迷于这片美景的白居易,远望着西湖边孤山寺路,微风吹过青青草地,仿佛少女的裙摆在摇曳着舞动着。
这里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想必就是他“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的原因。
白居易在职期间对杭州作出了很多建树,水利建设,城市规划,文化建设,社会福利,农业发展等等,深得百姓的爱戴。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在杭州公务之余就会去西湖放松,体察民情,真真是一位百姓好的父母官。
白居易不仅欣赏西湖早春的美丽,也喜爱山寺秋月的静谧,更是沉迷于夜色的温柔:“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
这两首诗虽然不像《钱塘湖春行》和《忆江南》那样广为人知,但它们也全方位地描绘了杭州的风情,同样有很美的吸引力。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苏轼爱极了这浓淡相宜,雨时“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雨后“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而这泛舟西湖的美好时光,苏轼多年以后才能故地重温:“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苏轼在的一生中,两度在杭州任职,他不仅被西湖的美景所迷醉,更在西湖的景观上增添了更多绚烂的色彩。
他疏浚西湖、修建苏堤,这些实实在在的功绩对西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审美创新更是给西湖景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公元1089年,经历了黄州风雨的苏轼,以新的职务重返杭州。然而,他发现西湖已被荒草和淤泥所侵蚀,这让他深感痛心。
苏轼认为,杭州如果没有西湖,就如同一个人失去了眼睛。因此,他决定疏浚西湖,并修建了著名的苏堤,这一伟大工程被载入史册。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欣赏到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美丽的景观,这些都是在苏轼的治理下才得以形成的。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宋•林逋《山园小梅二首•其一》
林逋是宋代著名隐士,年轻时漫游江淮,四十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
在众芳凋零的寒冬,梅花却独自绽放,占据了整个小园的风情。阳光透过稀疏的花影,洒在清澈的水面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梅花香。诗人在月色朦胧的黄昏,感叹自然的神奇和梅花的坚
如果说钱塘江潮代表了杭州人的时代精神,那么林逋隐居的孤山,则象征了古人的文人风骨。
林逋在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种植梅花上,这种植物成为了他的精神寄托,让他心无旁骛,不再受世俗的婚姻和子嗣的牵绊。
他对梅花的深爱,就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唐•宋之问《灵隐寺》
灵隐寺建于东晋,面朝飞来峰,济公曾在这里出家,拥有着将近1700年的历史,举世闻名。
灵隐寺鹫岭高耸入云,龙宫静谧庄严。阳光洒在海面上,楼台倒映出无尽的光彩。夜月中的桂花悄然飘落,香气弥漫在云端。宋之问攀援藤萝、砍木取泉,最后以自己的感受进一步赞叹灵隐寺地势山水环境的优胜杭州诗句,简直可以和天台媲美,并产生了归隐之心。
苏轼在杭州任职时,也曾在天王殿外的冷泉亭流连忘返:“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
洪炎漫步杭州郊外,也曾惊艳于寺外流水钟声:“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唐•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七》
钱塘潮以每年的夏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者为最壮观。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古往来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八月的钱塘江,涛声如万马奔腾般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刘禹锡,站在磅礴壮阔的钱塘江潮头观潮,被这百折不挠的浪涛精神所鼓舞。
刘禹锡被贬过很多地方,此时屡遭贬谪的他看到此情此景心生“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面对宦海沉浮,他已经有了主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马上联系,立即删除。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网赚创业教程,会员可以下载全站资源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