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债是热门话题,跟股市有多大关系?
近年来,在中小投资者的家庭理财中,无论是柜台市场的记账或凭证式国债、债券型基金,还是在交易所流通的记账式国债、地方债、企业债、公司债和可转债,债券类产品逐渐成为资产组合中稳健收益的不二选择。
6月末,个人投资者在上交所单个市场的可转债持有量近85亿元,占比逾4%。相比较低门槛、交易活跃的股市“老朋友”,债券市场可以算是个市场容量大、机构投资者为主的“真女神”。投资者对国内债市的认知,也一直远不如对股票、股指期权和ETF的了解。
今天,我们就先来八卦下“女神”分分合合的历史小过往。
分分合合的“三国志”
像很多投资者了解的,由于历史原因,1997年人民银行发布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全部退出交易所市场,由此建立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形成了银行间、交易所和柜台市场等“N分天下”的债市格局。
银行间债券市场由人民银行监管企业债和公司债,交易所债券市场由证监会负责监管,商业银行仅能在银行间市场进行债券交易。多头监管的债券市场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割裂的监管、发行、交易及登记托管体系,以信用债为例:发改委管理企业债券、证监会管理公司债券、央行领导下的交易商协会管理中票和短融等。
时间阶段市场格局1988-19911981年国债恢复发行、债市重启企业债和公司债,债券交易主要通过场外柜台市场(如地方性债券交易中心等)完成。场外柜台市场为主1991-1996交易所债券市场是最主要的债券场所。
1996年全年交易所国债总成交金额占全国市场的98.5%。交易所债券市场为主1997至今央行发布通知,商业银行停止在证券交易所证券回购及现券交易,推出银行间债券市场。
2008年开始逐步推进银行参与交易所市场。体量来看,银行间为主,交易所为辅,柜台市场补充。
随“N分天下”而来的是,几个市场之间缺乏统一监管标准和责任约束机制,容易产生监管套利、监管重叠或监管空白,债券品种、参与主体和市场基础设施的割裂不利于提高监管效率、防控金融风险,也不利于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市场化配置、价格反应灵活和竞争的公平有序。
“不分三国”·最新动态追踪
监管部门也意识到这种割裂状态的弊端,稳步采取行动。在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各监管主体加强监管协调:统一评级机构,统一执法,推动政策性金融债的跨市场发行等。近期重要节点追踪如下:
2019年4月4日,中国结算发布了《特殊机构及产品证券账户指南(修订)》,明确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在交易所开立债券账户进行现券交易。
2019年8月6日,证监会、央行与银保监会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扩大可参与交易所债券现券竞价交易的银行范围。
但客观而言,市场间的监管协作和互联互通进展还是低于预期,整体进展较慢。
共煮酒·出英雄
实际上,从债券市场近期发展来看,无论是三方回购、债券违约转让机制、通用质押式回购交易还是银行间X-Bond、X-Repo匿名报价撮合清算平台,我们都能看到银行间、交易所市场间的相互借鉴贯通。
场内化交易的高透明度、电子化、CCP风险控制机制和集中清算高效率,场外协议化的定制化、灵活性、活跃度和对标国际趋势的敏锐性,在两个市场间都有交融趋势,市场之间的割裂“结界”日渐模糊。
一边是银行间市场快捷便利的系统界面、灵活的结算机制设计,一边是交易所特有的股债联动产品、服务实体经济、竞价和回购经验,可以说市场之间各有所长。
我们期待“敬畏市场”、“敬畏规律”的原则下,债券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更期待这个规模已逾90万亿元人民币的世界第二大债券市场可以更好地发挥直接融资功能,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网络
文:网络
排版:365编辑器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网赚创业教程,会员可以下载全站资源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