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懒人经济的推动下,扫地机器人、洗碗机、烘干机成为受人欢迎的“懒人三宝”。
扫地机器人是如何生产出来的?背后涉及哪些科技?近日,南方+记者来到专注清洁机器人领域17年的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星智能”),实地走访机器人产线及检测中心,带大家了解这款“懒人神器”的诞生过程。
深圳造扫地机器人全球走俏,带你解密生产过程
一年制造超200万台扫地机器人
2月16日,记者在银星智能看到,车间内忙碌有序,数百名身穿工作服的员工与高效运转的自动化设备协同完成扫地机器人生产的各个环节;检测中心里,数十人管理着扫地机器人在老化区、性能测试区、电学测试区等区域以及不同家居环境的检测。
银星智能车间内,员工正在组装扫地机器人的模组。
据银星智能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张瑾儒介绍,银星智能在清洁机器人领域耕耘17年,高峰期时我国海关出口ODM扫地机器人汇总,每4台就有一台来自银星,2021年公司制造了200万多台扫地机器人,业务已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及地区。
张瑾儒告诉记者,一台扫地机器人往往有四五百个零件组装而成,使用到十多颗芯片,2021年起,这些芯片都在加速国产化。
在车间内,一些工人将一些零配件组装成模组,之后将多个模组组装为整机,经过检测后包装,整个过程中的部分环节由螺丝机、贴胶机等自动化设施完成。
银星智能车间内,员工正在组装扫地机器人整机。
银星智能制造中心总监陈国峰告诉记者,公司使用的零部件95%以上都可在100公里半径内配齐,便捷高效。
“我们需要的自动化设备都是来自珠三角的企业,尤其是深圳、东莞做自动化设备的企业非常多,能力也比较强。”陈国峰表示,近年来公司产线的自动化不断提高,岗位的自动化率目前已提升至30%左右,未来预计提升到50%,将更大程度节约人力,提升产品品质。
小小扫地机器人背后的高科技
迈入银星智能展厅,除了各式各样的扫地机器人,AI识别模组、ToF雷达、芯片与算法模板等吸引眼球。
一款扫地机器人要做到足够“聪明”、扫得干净、用起来简便,需要芯片、算法、激光雷达等多种先进技术的配合。
据悉,银星智能每年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重超5%,截至2021年底,共拥有技术专利累计超过1000项,运动控制、传感器融合、SLAM算法、人机交互、AI、IOT等技术持续领先行业。
目前,银星智能核心研发团队共160余人,其中硕博人员占比达33%。在自有科研团队外,银星智能也与电子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院校达成校企合作。
张瑾儒告诉记者:“尽管2021年因缺芯、疫情影响带来的国际物流压力,公司的营收增速仍然超过40%,预计今年行业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我们的增长水平有望继续超越平均增速。”
【记者】马芳
【摄影/摄像】鲁力
【剪辑】刘玳杞
【作者】 马芳;鲁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