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5日报道:“未来有‘面子’就是有身份。”昨天上午,在南京理工大学召开的2009年全国模式识别学术会议暨中日韩模式识别学术研讨会上,中外模式识别技术的知名专家就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作出如是研判。
相信北京奥运的每位亲历者对科技奥运的体会都很深刻。科技不仅体现在场馆设计上,就连参加开幕式的现场观众在鸟巢时也不是仅凭一张门票就能过关,还要进行人脸识别以确认身份。这是模式识别技术在“门禁”上的成功应用之一。“面子学”成为老百姓对模式识别技术的启蒙认识。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谭铁牛教授站在宏观角度强调了在信息传输速度已取得巨大突破的今天信息感知的重要性。“IBM提出新战略的SMART PLANET(智能星球)不仅代表着企业转型,也是美国信息技术领域的一次转型。”类比这一战略,谭教授谈到温家宝总理于今年8月在视察无锡期间对“感知中国”进行了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模式识别技术对于满足和实现国家战略要求有着特殊的意义。”谭教授这样总结到。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计算机网络等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模式识别研究在近几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批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人脸识别技术在上海和深圳的部分地铁站已经得到应用,每天经过人流可达几十万人次。”但这项技术现在仍面临着诸多技术问题无法解决。对此,杨健教授说:“人脸有许多的相似性,我们的技术在识别人脸特征方面还有待完善。希望此次会议能够促进我国在模式识别领域的发展。”
2009年全国模式识别学术会议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及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这也是大会自2007年召开以来,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城市召开。据CCPR程序委员会主席、南理工计算机学院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博导杨教授介绍,南理工的模式识别研究在全国高校内处于数一数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