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解放医生的双手 首款“诊室听译机器人”在宁亮相

AI1年前 (2023)发布 aixure
73 0 0
导读:交汇点讯 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于百姓就医需求依然短缺的现实情况下,如何运用AI技术解放医生双手,让医生更加专注于临床,让信息化回归本质,是智慧医疗迈向深入迫切需要解决的创新课题。8月23日,在南京举办的2020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上,全国首个诊…

交汇点讯 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于百姓就医需求依然短缺的现实情况下,如何运用AI技术解放医生双手,让医生更加专注于临床,让信息化回归本质,是智慧医疗迈向深入迫切需要解决的创新课题。8月23日,在南京举办的2020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上,全国首个“诊室听译机器人”亮相,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医疗技术创新步入新阶段。

记者现场看到,情境式演示现场再现了医生与患者的问诊场景,左手医生“诊室听译机器人”置于医院诊室问诊桌上,在医患问诊时进行实时录音,自动分离出医患语音,再把语音转化成文字。医生问诊结束后,诊室听译机器人屏幕显示医患的完整对话内容和抽取结果,抽取结果经医生简单确认后,便可生成标准病历,提高门诊医生的电子病历书写效率。

不同于语音电子病历等语音辅助“输入法”模式的书写方式,诊室听译机器人方案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工作人员介绍,“诊室听译机器人”不仅能“智能听懂”,还可以智慧“译出”,无需医生二次复述,直接理解医患对话后生成结构化、标准化的病历。

如何做到智慧翻译?人工智能的专业技术的突破在哪里?“基于声学处理、语音识别、知识图谱、语义理解、文本生成等技术。”北京左医科技有限公司大客户总监张金刚细释科技支撑,“依托知识图谱数据及智能对话交互技术,结合深度学习模型,智能理解通俗语言,并对其进行结构化和归一化,从随意杂乱的口语对话中,有效抽取关键信息。考验的是人工智能技术中的语音分离与降噪能力、医疗语音识别能力、对话理解能力。”

张金刚进一步解释智能设备的软硬件“科技梗”,首先,诊室听译机器人采用六麦麦克风圆形阵列,经过数十万小时端到端的神经网络训练打磨而成,在嘈杂的诊室环境中也可智能区分医患对话,高精度声源定向。能把麦克风阵列分离出来的医患录音实时转成文字,这种语音识别引擎内置医学词汇大于100万个,语音识别速度大于300字/秒。

机械比对,是人工智能的基本“思考”方式,如何促进“联想”是弱人工智能迈向“强人工智能”的关键,也是难点。“科研团队蛰伏3年,反复研究,引入情感分析模型,去判断医患描述内容是否为真实发生。”张金刚说,这是关键所在。目前,第一代“诊室听译机器人”可以准确理解患者的通俗语言,也可针对医患对话中的上下文指代信息进行补全。针对患者检验检查报告或者查体等信息,医生只需挑选特定信息做陈述,即可被识别并写入病历。在医患对话过程中,诊室听译机器人还可实时理解医患意图,为医生推送相关临床提醒和患者教育内容,医生可通过点击屏幕查看或者发送给患者。

不仅现场听译、辅助生成病历,诊室听译机器人支持医院为线下患者提供智能的诊后服务,可引导患者转向互联网医院获取更多持续服务。诊后,诊室听译机器人可协助医生将电子医嘱、诊间交代、患教内容等推送至患者手机,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智能随访、专病管理、在线复诊等服务,提升患者的就医获得感。

交汇点记者 沈峥嵘

赞助本站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