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领跑:一半潮水,一半泡沫

AI1年前 (2023)发布 aixure
78 0 0
导读:来源|产业家 今年哪个专业最火?十个人中会有九个人告诉你同一个答案:人工智能。 根据央视新闻一组消息来看,2020年十大热搜专业为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电子商务、物联网工程、大数据技术、网络与新媒体、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学前教育、临床医学。…

来源|产业家

今年哪个专业最火?十个人中会有九个人告诉你同一个答案:人工智能。

根据央视新闻一组消息来看,2020年十大热搜专业为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电子商务、物联网工程、大数据技术、网络与新媒体、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学前教育、临床医学。在此之中,人工智能专业排名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爆款专业。

力压诸多热门专业,成为爆款的背后,是人工智能风头无两的落地宣传,智能机器人、企业数字化等等诸多名词则成了它最强大的背书。而从天眼查的数据来看,仅今年上半年新增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就达14万家,风口之上尽是追风人。

不难看出,AI确已经成为如今新基建大潮中的领头羊。不论是从技术推进,还是从落地场景,抑或是未来的增长曲线,人工智能都足以称得上是如今TO B战场上的香饽饽。

但事实真是如此?

技术为王是基本准线,但若是一味地夸大技术在现实中所发挥的作用,那便是偏离了主线。就当下来看,人工智能诚然跑在了前面,但它却并不是所有人听到的这么完美无缺。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如今的AI仍然处于蹒跚学步的阶段,涌动的潮水背后仍然是泡沫满地。

第一周期里的“残留价值”

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如果要了解现阶段AI的发展历程,我们不妨从AI的第一周期来看,也就是2018年前后。

和现今火热的现状相似,彼时人工智能的口号就已经喊得特别响亮。

当时,每个创业者都想把自己的公司包装成一个AI公司,每个风险投资人都想要标榜自己是一个AI投资人。毫不夸张的话,只要PPT打上AI的字眼,都能融到钱。

往前看,2017年,中央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政策的驱动下,资本市场反应强烈,先是商汤科技在2017年获4.2亿美元融资,后又在第二年获得6.2亿美元融资,而旷视科技同样,2017年至2018年两年内获14.6亿美元融资。

这些大额亿级融资的消息频繁出现,惹得行业外的人红了眼,反过来吸引创业者入局。最终带来的结果是那两年,市面上超九成的人工智能企业都是“伪人工智能”。

“伪”到什么程度?凡是跟程序靠点边的,都可以称为人工智能,比如对话式儿童智能机器人、AI炒股软件;更甚者即便表面是智能,背后是人工,也可以称自己为人工智能企业,比如著名的Engineer.ai用程序员冒充AI编写代码事件。

因此不难看出,当时大多数进场后的企业,要么只玩概念,表面是AI,实际仍是人工在操控;要么就copy to China,直接使用国际上的开源算法。这类算法技术水平低,但对应获取门槛也低,做法是,先直接从网上下载下来, 比如Github网站,然后再进行二次引进或者直接引入,开发出一套适合自己公司服务的AI应用,摇身一变,就是人工智能型企业了。

于是当市面上充斥着拿着鱼目充当珍珠的AI企业时,“虚火”、“伪人工智能”的质疑声也就不断增多,认为这只是人工智能的大泡沫,是拨不开的迷雾。

但2018年前后的人工智能真的只有泡沫么?回答是:并非如此。

一个共识,私有大数据只有大型企业才有。也就是说,泡沫之下,依旧有着1%的企业在创造价值。

不难理解,剩下的1%,几乎垄断了社会生活相应服务板块的市场空间,比如社交、零售、支付、搜索,具体到点其实恰就是腾讯等巨头。

由此一个发散的思考是,巨头在技术的推进上尽管有沉没成本,但不会畏缩,同时其基本的验证途径是首先将技术应用在自身的复杂场景内,然后再同步到外界如腾讯的优图实验室。

而在第一阶段巨头打法是不喊口号,只会落地到行动,比如建立属于自己的人工智能研究院或者实验室,腾讯研究院等。

可以说,如今巨头口号中的AI驱动也恰是在“万众AI”的时代开始呈现出最初的雏形,即建立AI体系的第一环实验室。

可以说,AI的第一周期更像是大乱斗,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在浮华与泡沫中沉淀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有,但并不算显眼。

巨头AI的“新路径”

如果说AI第一周期里巨头仅是风口上的播种者,那么在如今的第二周期里他们已然成为新战场上的主导者,开始有能力、有底气地展现自身的全部AIj架构,并且以不同的打法来切对应产业的新存量。腾讯在AI布局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腾讯AI研发主要与自身业务贴合,其AI技术应用偏向于C端产品,比如微信语音转文字、声纹识别。早前提出的四个专属方向,内容AI,如个性化推荐;社交AI,包括聊天机器人、智能助手;游戏AI和工具类AI,也是结合自身的业务作出的战略方针。

这一阶段的成果是,腾讯的AI应用于腾讯内部游戏、内容、社交等100多个产品,服务着10亿级用户。

但是在经历“930”变革后,腾讯将原有七大事业群(BG)重组,整合成CSIG,即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而以这个BU为核心的产业路径,成为腾讯在AI侧新战略布局的驱动点,腾讯正式进入了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腾讯的主要发力点在于AI的场景和开源。即一方面通过AI不断打磨行业解决方案,这点主要以腾讯投资版图中的合作伙伴为主;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开源的路径产出通用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进而辐射自身的AI影响力。

前不久,腾讯对外发布了AI泛娱乐平台、广电传媒AI中台、内容审核平台、工业AI平台四大平台产品,对应地匹配AI高吻合度的场景和行业。这很符合腾讯务实的商业特点。

AI价值论

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曾说过一句话,未来,智能技术会是一个渗入到生活、无所不在的状态。

显然,在经过60多年的发展后,人工智能在算法、算力和数据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但是在系统理论和方法上一直鲜有创新。以至于每当人工智能有所发展时,人们就很容易去高估它的短期价值,于是资本一度狂热冲动,等到发现阻碍后,就开始质疑和声讨。这样的结果是反而延缓了人工智能长期价值的实现。

互联网进入到下半场,意味着聚焦在线上的消费趋势转移到线下,消费体验场景的改变要求互联网企业必须从虚拟世界走出,往线下、传统行业渗透。因而如何搭建新的线下消费场景,并建立以AI为核心的商业竞争力,这需要企业自己去摸索。

事实上,对于企业来说,AI确实能解决不同用户和商户的需求,通过AI技术对每一位用户的行为进行分析和理解,更精准地匹配商业内容,从而实现内容和用户之间的精准个性化推荐,拉近用户和企业之间的距离,如服装的线下门店销售、外卖小程序的精准定位、电商形态的定向投放。

而这,也恰是如今巨头们的打法之一。即通过对内部工具的完善进而将AI驱动力延展到各个行业,进而构建自身的护城河,如阿里的淘宝、天猫、腾讯和百度的小程序,都已然是具备AI能力的产业工具。

一个必然的趋势是,未来的社会,终将会出现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这是人工智能沿着不同曲线走来势必形成的长期价值。但就当下而言,对待人工智能,尽管是如今各家都在鼓吹的档口,还是要抱有审视的态度。

如果说最开始的概念风口是第一周期,后来的巨头入场是第二周期,那么如今恰到了第三周期,即去伪存真,刨除泡沫,大浪淘沙。

在腾讯 QQ Alert 上,有个很暖人心的社会项目,即你上传一个人十年前儿童期的照片,该系统会用现有的人口照片库进行筛查,并能匹配到他 ,如今这个项目已经成功寻获大量失踪儿童和老人,而支撑这个项目运转的就是人工智能。

时刻期待,时刻怀疑,时刻推动,这才是对待AI最正确的姿态。

来源:产业家

关于腾讯AI加速器

腾讯AI加速器是腾讯产业加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靠腾讯产业生态投资,依托腾讯AI实验室矩阵的核心技术,腾讯云的平台、计算能力以及合作伙伴丰富的应用场景,为入选项目提供课程、技术、资本、生态、品牌等层面的扶持;并与入选项目共同打造行业解决方案,推动AI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落地。

在前两期AI加速器中,从全球2000+项目中甄选出的65个项目,整体估值662亿+,融资总额高达70亿+,70%的项目完成新一轮融资;其中腾讯投资乐聚机器人、工匠社机器人、Versa马卡龙玩图,并形成行业解决方案50+。

2019年8月16日,腾讯AI加速器三期名单出炉。TOP30项目从1500个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录取率仅2%,三期项目总估值超200亿。项目聚焦于金融、教育、安全、工业、机器人、IoT、云计算、5G等。入选腾讯AI加速器三期,意味着正式成为腾讯智慧产业生态的合作伙伴,将与腾讯各智慧产业业务深度结合。

赞助本站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