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试点“人工智能”审图,AI画图还会远吗?

AI1年前 (2023)发布 aixure
79 0 0
导读:据住建部消息,住建部于2020年6月24日同意深圳市开展建筑工程人工智能审图试点工作。要求认真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以住宅工程作为试点工作切入点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研发智能化施工图审查系统,形成可靠的智能审图能力,减少…

据住建部消息,住建部于2020年6月24日同意深圳市开展建筑工程人工智能审图试点工作。要求认真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以住宅工程作为试点工作切入点,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研发智能化施工图审查系统,形成可靠的智能审图能力,减少人工审查工作量,提升审查效率和质量,为施工图审查改革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作为一个工作近10年的结构设计师,我也第一时间关注了相关消息,也看到设计师留言的各种评论,大多都是对工作不保的担忧,难道刚学会画图就要失业?这种担忧有其原因,毕竟都可以智能审图了,AI画图还会远吗?

其实在我看来,这种担忧大可不必,设计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群体,容易被互联网的各种庞杂的信息误导,看到媒体大幅宣传AI多么强大,就认为人工智能无所不能,自己在人工智能面前只能俯首称臣,毫无价值,这是犯了盲人摸象的错误。恰好我对人工智能有所了解,也是一个资深设计师,我且来分析一下为啥担忧是多余的。

一,深圳所谓的智能审图是虚假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所以称为智能,是因为它能像人一样学习并适应环境,所以要了解AI,首先得了解一下我们人类大脑的学习模式。

以我们的常识看来,智慧在生命中的出现应该是理所当然的,我们日常所见所感均不断证明这一判断,比如经过简单的训练狗会去捡回主人扔出去的球等。

但其实在生命出现的很长时间里,智慧并不是生命的首要选择,毕竟多细胞生物的历史只占地球生命历史的1/4左右,而智慧是通过神经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单细胞生物和最初的小型多细胞生物是不可能产生智慧的。

那么他们如何应对环境呢?答案是无意识反应,就连作为地球高等生命的我们也不完全依赖智慧,比如手不小心碰到钉子了,在我们的大脑还没反应过来之前,脊椎神经已经让我们把手缩回来了,有没有智慧都是相同的反应,在这方面科学家不会比文盲强。

如此看来,光是这样简单的应激反应就能保证我们的繁衍生息,那干嘛还要进化出智慧生物这么耗能严重的大脑?那是因为应激反应的局限性。

应激反应是生物与生俱来的,是写进基因里的,反应机制已被写死,不能增减或删除,这些反应机制从几万的演化中筛选而来,既然要筛选就需要数量的迭代淘汰,当早先还是一个单细胞的时候,每10分钟左右复制一次,这个迭代当然不是问题,但是多细胞生物,特别是后期的哺乳动物繁衍太慢,采用这种迭代试错淘汰法进化太慢,根本无法适应环境。

所以多细胞生物要让繁衍生息,就必须让自己的个体在出生后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是产生智慧。大脑细胞之间的突触链接加强了交流,视觉、听觉、嗅觉的感受细胞首选储存信息,然后相互建立突触链接,以后出现相同情况时二者立刻互联加速决策与行动,多次见到的联系会让链接更加紧密,这就是大脑的学习模式。

了解了人类大脑的学习模式,我们来分析一下所谓的“智能审图”,现在所谓的智能审图不过是把规范的条文录入系统,辅助以一定的图元识别技术把图纸翻译为计算机语言,二者对比出入,然后标记出来让设计师修改,这根本不是智能,更类似于上面分析的应激反应,所有的都已经录入完毕,只待样本进来比对而已。

擅用大数据的淘宝,目前能够做到通过机器自主学习而不同用户打上标签然后展示不同的首页商品页面(打开你的淘宝,看下你的页面跟你旁边的人的页面是不是不一样?),目前仅算得上数据层面的初阶人工智能。

万科集团的智能审图,也不过是“我们把多年来沉淀下来的设计缺陷案例和图纸数据输入到机器中”,人向机器填鸭而非机器自主学习。

这是哪门子人工智能,唬人而已!

二,设计不是科学,而是艺术,无精确解

在中国,我们称建筑为建筑艺术,国外翻译为Art,为啥不叫建筑科学(Science)呢?那是因为科学和艺术的主要区别在于科学有精确解,而艺术没有,建筑学作为满足不同个体需求的一种创作,没有最优解,有无数的边界条件。

本人作为一个10年的结构工程师,做过不同地区的项目,同样的图纸在广州能拿优秀设计奖,在四川大概率被认为是垃圾图纸,如果送到新疆去,则会被判为“垃圾中的垃圾,完全不合格”,反之也成立,这说明作为工程师语言的图纸表达,在各地区并不统一,如果说在省内还能勉强看看,出了省则完全不能用。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就好比跑到四川来说粤语,别人根本听不懂,不骂人才怪!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就是因为建筑是偏向于艺术,同样是满足规范,一百个人有一百个人的画法,有很强的地域性。真正干过工程的人就知道,一份图纸包含的内容有多庞大,要把不同地方、不同情况的工程统一为相同的表达方式,难度有大多,这难度起码要超过在全国普及普通话吧。普通话有国家的意志加持,在推广了几十年后尚且不能完全普及,现在家乡老一辈还有很多人听不懂,更别说作为小众的设计行业了。

而统一表达方式是软件自动生成图纸的先决条件,毕竟不可能有一个软件公司能包罗万象地把所有地区的绘图方式全面囊括,就算技术能实现,经济效益也不允许这么做。

总得来说,以现在这种所谓的“人工智能”,根本不能替代设计师,绘制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图纸

三,智能绘图并不能降低企业成本

虽然上面说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要实现适应全国的绘图方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我前期愿意大量投入资本研发,待大家都用我的产品,那我不就实现了市场垄断,还愁前期投入的钱赚不回来?

这其实是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目前我们的电脑并不具备智慧,无法和电脑像正常人一样沟通,这样的后果就是你必须把现实的语言翻译一下,它才听得懂,这个翻译我们称之为建模,而建模需要熟练工程师的把控。

做过设计的人就知道,建模才是设计的大头,所谓的画图不过是其中比较繁琐简单的工作,一般由刚毕业的小年轻完成,现在的小年轻的薪资待遇已经低到尘埃里去了,如果公司花大价钱购买开发出来的绘图软件来替代这些助理设计师,不但成本上升了,还断绝了行业的新鲜血液,会建模会处理现场的老人坐地起价,老板岂不是要哭晕在厕所?

所以即便你开发出来了,行业里面的人也不会买账,毕竟没钱赚的买卖有谁干,看看带着政府意志降临的BIM的推进情况就知道下场了!

有人说科技在不断发展,等有一天真正的人工智能出现了,它能不停学习,一天就能掌握所有规范,把所有的图都画完了,我们建筑设计师不就失业了?这你放心,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人工智能目前只是刚出现雏形,离大规模推广应用还有很远的距离,如果真要是慢慢普及了,它也是首先要进入暴利行业比如金融业,医疗业等,没有哪个公司会这么傻,放着这么些体面又暴利的行业不进入,非要来我们苦逼的设计行业吃土!

真要是连我们设计行业都被AI替代了,那社会目前的大多数岗位都被替代了,这个时候有机器人替我们工作,我们何必还要996的上班,莫不是有受虐倾向?追求诗和远方不香吗?

所以收起你们的杞人忧天吧,静看这个时代的变化就好了!

我们设计师总归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温馨提示

赞助本站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