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响铃:AI入侵内容生产,带来新可能新挑战

AI1年前 (2023)发布 aixure
55 0 0
导读:AI自从问世以来,取代人力是其响亮的口号。一时间,AI取代人力,大量人群失业的恐慌蔓延。转眼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AI已经进入内容生产领域。AI入侵内容生产以来,到底做了什么?AI是否真的能取代人工?AI到底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本期全媒派(ID:quan…

AI自从问世以来,“取代人力”是其响亮的口号。一时间,“AI取代人力,大量人群失业”的恐慌蔓延。转眼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AI已经进入内容生产领域。AI入侵内容生产以来,到底做了什么?AI是否真的能取代人工?AI到底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新年饭局获得授权,公开AI新媒体智能相对论创始人、钛媒体年度作者曾响铃做客真爱读者群的演讲内容,与大家分享他对于AI入侵内容生产的见解。

AI新媒体智能相对论创始人、钛媒体年度作者曾响铃

AI入侵内容生产

AI入侵内容产业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目前,AI已经进入到内容产业的一些细分的领域,例如写作、作曲、编剧、导演,还有搜狗和新华社合作推出的“虚拟主播”等。写作、编曲、跳舞、虚拟主播等这些内容形态,AI都已经开始摄入并出现成型的产品,甚至开始进入商业化的阶段。AI已经渗入到内容产业的方方面面。

曾响铃分析道,AI在内容领域主要做两类事:

一类是内容生产环节,它在内容生产的环境下,目前还是起辅助、帮助人力,助力人力进行内容生产的角色。

另一类是内容分发阶段,AI已经开始慢慢成为主导角色。目前内容就是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分发,而不再是依靠人工进行编辑进行内容推荐。例如,今日头条就是典型的人工智能在内容分发上做主导;百度推出了人工智能创作大脑,通过AI技术,为其上亿的庞大的用户附上200万维度的画像标签,通过这些画像标签精准的分析用户的兴趣爱好,进行千人千面精准内容的推送。

AI带来全新可能

内容生产上的全新可能

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从事比较低级的新闻内容生产和分发的工作。曾响铃认为,在这种相对传统的内容创作领域,可以预见的是AI能够呈现的角色和担当的任务会更加多,角色会更加丰富。

如果将写作和新闻报道过程进行拆分,在传统的内容生产中,可以将它们分为:发现、采集、编辑、储存、分发、反馈六个环节,或者可以分为策划、采访、生产、分发和反馈这样五条线。目前AI的工作已经可以基本覆盖这些环节和线索。

新华社“媒体大脑”已经覆盖了新闻生产、分发、监测、反馈,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八个功能:2410(智能媒体生产平台)、新闻分发、采蜜、版权监测、人脸核查、用户画像、智能会话、语音合成。2410智能媒体生产内容平台可以自动采集生产新闻,“采蜜”这项功能能够实现实时语音识别及自动转写,帮助记者提高采访和新闻生产的效能。“智能大脑”还可以从图片和视频当中识别特定的人物和身份,并且能够监测到全网300万个网站和头部自媒体的传播和版权的运行情况。

“媒体大脑”已经能够承担很多的决策和功能,除了新华社之外,巨头如腾讯、谷歌、百度等都已经开始运用AI技术进行新闻报道的采集和编辑工作。

AI为新兴互联网产品赋能

AI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算法、算力和数据。这三个层级在不同的维度为新兴互联网产品保驾护航。

算法决定路径。人工智能已经经历了三波浪潮,新的算法也不断涌现。算法这个层级在新兴的短视频领域,能够提升平台对短视频的审核效率,版权的维护频次、效率、精准度,同时也节省了人力。

算法之外就有算力。算力影响速度,在短视频和小程序领域里面,算力会影响到视频内容的制作速度。人力花费两到三天的时间才能制作完成的视频,利用出色的AI工具,能够在几秒钟内整合互联网上的视频元素生产出一个视频文件。但是这需要优秀的算法和足够的算力才能做到。

最后一个层级是数据,数据影响质量。质量维度之外数据还会影响到内容的分发效率和精准度。现在的互联网产品,如果没有强大的数据库能够精准的预测单个用户的行为和爱好,并给用户贴上标签,那么产品在进行内容分发的效率、精准度和质量会大大降低。

曾响铃认为,无论是现在的短视频、小程序,还是以后的随着互联网浪潮出现的形态,行业,或者是细分领域,AI还是会用最基本的三种能力,算法、算力、数据去给产品赋能。只不过,AI对每个行业赋能的基础,或者着力点都不太一样,有些可能更加侧重于算法,有些可能更加侧重于算力,有些是依靠大数据,这些都需要依产品本身的性质而定。

AI带来更好的交互

AI的出现,改变了现有的通过触控和语音进行交互的方式,并产生了新的传播渠道和沟通的媒介。例如,谷歌眼镜,是通过视网膜——眼睛,不需要语音和触控传达信息;智能音箱,用语音取代传统的触控交互;还有将人体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作为表达介质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人机的交互。

曾响铃认为,人们追捧这些如智能音箱的新产品,是在追捧一种更好的人机交互的方式。前十年的交互时代是苹果开启的一个时代,叫做触控时代,人通过手指触控和机器进行交互。但是,触碰等传统的交互方式并非完美适应所有的传播场景和传播渠道,AI可以提供新的交互方式来适应其他的传播场景或者渠道,这也是AI的价值所在。

内容创作会“去人化”吗

AI已经开始从事内容生产的基础性的工作,并且维持着高效率高质量的水平。未来内容创作是否真的会“去人化”?AI取代人力——曾响铃认为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地看待。

科技进步是人类发展的前提。科技革命也好,技术进步也好,社会文明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省时间,例如发明汽车火车代步是为了帮助人类在位置移动这件事情上节省时间;另一个是花时间,例如打游戏——典型的娱乐时间,技术的进步让人类更愉快舒适地让花时间。

重点从省时间这个角度来看,AI能够帮助记者和编辑在素材采集和内容生成过程中节省时间,更可以轻松捕捉到人类难以捕获的信息。这也就意味着,从省时间角度来看,AI取代人力这件事情不可逆转,既然不可逆转,人类关于“去人化”的担心毫无意义;在内容创作上,人类为了创作需要阅读的庞大的资料而去花费大量的时间,AI还能够帮助过滤和总结信息,让创作者的时间花得更值,在这一点上,AI还是有很大空间的。

曾响铃提及李开复老师的《人工智能》这本书里的“5秒钟决策”,也就是5秒钟原则。本来如果是让人从事的工作,如果我们可以在5秒钟以内对这个工作进行思考、决策,并做出相应的决定,这项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因为它是一个短决策,短时的事情。

在内容创作上,典型的新闻稿不需要太多决策,只需要简单的信息和资讯整理,并进行信息验证。这样的工作很容易被AI所替代。其它如作曲、导演、编剧、教师、进行深度分析或者带有情感因素的评论稿、演讲稿的写作,目前人工智能是没有办法取代人工的。

曾响铃认为,AI无法取代人工的因素除了决策周期长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需要付诸于情感。目前情感对于机器而言是学不会的,即便模仿也不像。这就是人类和人工智能最大的区别。高度复杂的、长时间决策的任务人工智能没有办法替代;具有情感的工作和内容,需要表达情感、付出情感、传达情感的工作内容,人工智能也无法取代人类。

挑战与未来并存

AI的使用给内容界带了无限的新可能,但是同时也带了新的挑战。曾响铃也对AI带来的挑战做出了总结。

流量陷阱

流量陷阱,或者说注意力陷阱。例如今日头条,根据算法一直推送类似的信息,这是信息茧房。用户沉浸在用户关注和感兴趣的内容,用户注意力就这样被消耗,用户的流量也始终集中在单一的内容里。

流量池取代了漏斗

原来的互联网模式是一个漏斗模式,如果把产品平台看做一个漏斗,互联网会有一个入口,让流量进入平台。一般情况下,进入平台的流量不一定能够转化为产品的用户。互联网,像一个大漏斗,将流量一层层筛选,从能够覆盖的用户,能够被展现的用户,看到的用户之中,筛选出对产品内容感兴趣的用户,最后成为产品的忠实用户。这就是漏斗模式。AI的介入让“漏斗”逻辑发生了变化。AI进行内容分发,将漏斗变成了流量池。AI模式下,是将内容先置入流量池内,根据产品内容在流量池当中的曝光和完播率再进行分发。

柠檬效应

算法和AI,让自媒体正在经历一场柠檬效应。柠檬效应,简单来讲就是劣币驱逐良币,AI进行内容分发让很多标题党的文章,很多没有非深度或蹭热点的文章,能够得到大量的曝光获得大量的点击量,一些深度的文章却因得不到推荐而没有流量,这让很多创作深度文章的人失去创作热情。

粉丝已死

在AI智能分发内容的形态当中,让没有用户和粉丝基础的“草根”崛起的机会更大。以微信公众号和百度APP进行对比,微信公众号如果没有粉丝量,阅读量不会高,也很难成为爆款。但是在百度APP上,没有粉丝,百度通过AI分发,也可以让内容得到高阅读量和高流量。

所以在AI进行内容分发的平台当中,粉丝的价值被大大弱化,粉丝和内容生产者的连接关系也被大大弱化。内容生产者只要有好的内容,只要被AI所推荐,就可以获得足够的曝光,这就使得内容生产“草根”能够在互联网崛起。

未来趋势

未来因为AI的运用还会出现什么情况和新趋势?

一是个人只需要负责内容生产一个环节,其他的交给AI。原来如果进行内容生产,需要有写稿人员,采编人员,采访记者,分发人员和运营人员,整个内容生产过程都需要专门的人手负责。如果做短视频,还需要摄像、编剧、导演等各个职能人员,而AI的出现,让内容生产不再需要这些。尤其是在内容制作之后的环节,通过AI分发、精准推送,就能够帮助生产的内容获得足够好的曝光和阅读量。

二是不需要再留恋“喇叭”。媒体人员,内容生产者,尤其是媒体渠道、平台,其目的就是创造一个“喇叭”。谁拿着“喇叭”,谁的“声音”就大,谁就掌握了话语权。现在因为AI的介入,渠道、平台的价值在弱化。对于从事内容生产,尤其是从事新媒体内容的人来说,不能过于依赖手里的渠道和粉丝。因为很可能由于AI的介入,渠道也会变得失去效力,粉丝也会变得陌生。目前微信公众号打开率越来越低,也就意味着原来拥有大量粉丝的微信公众号,正在失去其效力和价值。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分发依旧需要靠朋友圈、关系链,即靠社交完成。接下来这样一个趋势会更加明显:内容生产者看重的的“喇叭”——入口、渠道、平台,会让位于内容生产。内容生产者只要保证足够好的内容,优质的内容输出,一定能够找到愿意为其发声的“喇叭”。

赞助本站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