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不拥抱AI的公司,员工会被淘汰

企业新闻8个月前发布 aixure
48 0 0
导读:2024年2月中旬,Open AI 发布了首个文生视频模型 Sora,这是第一个能够根据人类指令生成长达一分钟视频的模型。Sora的出现再次让 AI 界沸腾,而这距离 ChatGPT的诞生刚刚过去16个月,这意味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在不断提速。 早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

2024年2月中旬,Open AI 发布了首个文生视频模型 Sora,这是第一个能够根据人类指令生成长达一分钟视频的模型。Sora的出现再次让 AI 界沸腾,而这距离 ChatGPT的诞生刚刚过去16个月,这意味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在不断提速。

早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就曾提出《以产研协同和开放生态模式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创新发展》的提案,他表示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巨大跃升将掀起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我国理应迎头赶上。

在这一年的时间内,国内外各大企业纷纷在追赶大模型的浪潮,打起了千模大战。AI的发展上升到国与国之间的技术较量和实力对比。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周鸿带来的提案聚焦于AI的应用和安全,分别是有关支持大模型向垂直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以及鼓励兼具“安全和 AI”能力的企业解决通用大模型安全问题。

2017年以来“人工智能”多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在周鸿看来,未来不是抽象地去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而是把大模型看成一种赋能的技术,去赋能百行千业,进入千家万户。此外,他坚持大模型不是一个操作系统,不会被垄断,将会成为数字化的标配。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

2024年是大模型场景应用之年

中国新闻周刊:人工智能的发展,在过去一年中已有相当大的突破,结合对行业的观察,今年两会带来的提案是什么思路?

周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和激动。这意味着国家非常认可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创新领域的战略性技术,已经关系到大国竞争和国家经济发展,赋予了人工智能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今年的一个提案,同政府工作报告是一样的思路:未来不是抽象地去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而是把大模型看成一种赋能的技术,去赋能百行千业,进入千家万户,这样才能真正地在各个应用场景上跟传统行业的“数转智改”结合,才能更好地帮助新型工业化、工业互联网及现代制造业发展。

这也意味着国家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是一场工业革命级别的创新,它会重塑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会对我们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让我深受鼓舞的是,我的提案建议方向与国家大方向是一致的:人工智能除了在通用大模型、超级大模型上继续保持深入地研发,更重要的是产业化、企业化、垂直化、场景化和应用化发展。

就像当年“互联网+”万物均可互联一样,今天在产业智能化的命题下面,我觉得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会深入到社会经济、企业、城市、乡村的方方面面形成标配。我始终坚持大模型不是一个操作系统,不会被垄断,将会成为数字化的标配无处不在,随处可见可用。这才是“人工智能+”的真正含义。

中国新闻周刊:在人工智能浪潮之下,大模型的发展成为核心能力,中国的研发到了什么程度?

周鸿:2023年,在国家人工智能安全发展法律法规的指导及鼓励下,中国科技公司及研究机构积极拥抱前沿科技,纷纷入局大模型研发赛道,各种通用大模型、垂直大模型持续落地,国产通用大模型普遍达到了GPT-3.5的水平。

在我看来,中国发展人工智能行业有三个关键方向。一方面诸如OpenAI一样,有能力的互联网公司应该发展万亿规模的通用大模型,聚集更多人才为国效力;第二,发展企业级大模型,将大模型拉下神坛,走向垂直化、产业化、行业化,赋能百行千业,用大模型驱动产业打造新质生产力;第三加速场景落地。2023年重点是大模型本身,2024年是大模型场景应用之年,很多传统的面对消费者的领域都值得重塑一遍。面向个人的面对消费者的大模型也是方兴未艾,这里面一样可以发挥中国的人口红利优势和应用开发用户体验的优势。

中国新闻周刊:你提出2024年是大模型应用元年,从应用层面来说,企业怎样对待当下AI的发展机会?如何与自身业务更好的结合?

周鸿:人工智能将引领一场新工业革命,深刻影响各行各业。企业应当抓住机遇All in AI,这其中包括三大心法,从而做好准备。

一是建立AI信仰,相信大模型是真智能,相信大模型是一场工业革命,相信所有业务都会被重塑,相信不拥抱AI的公司,员工会被淘汰,相信人工智能正朝着AGI快速前进;二是All in AI,需要思考企业对上、对下,员工、高管是否都了解和学习、使用大模型,内部业务流程如何用AI改造和优化,哪些环节可以被改造和优化?对外产品、服务哪些功能可以被AI赋能?三是含AI量,企业需要提前思考员工和产品的含AI量,企业对AI的利用程度。

另外,大模型和企业融合的关键之一是知识。目前,通用大模型的数据、知识只是人类知识的冰山一角,企业还有大量的“暗知识”,如战略规划、产品设计图等企业具有的独特知识,基于“暗知识”的垂直大模型能更好解决企业问题。因此,企业应在定制AI前,做好“暗知识”的管理,将企业大数据平台升级为企业专属知识平台,在此基础上,未来再通过针对大模型垂直训练,深入企业级场景,让大模型可以真正满足企业需求,赋能企业数字化升级。

Sora解决了机器和世界互动的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初,Sora的出现再次给行业以震撼,为何如此受到关注?很多人谈到对一些行业的打击,如何看待这种影响?

周鸿:Sora出来后,大家都感觉到很兴奋。我认为真正惊叹的是,大家觉得它真实。Sora做的视频,比较符合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它和这个世界的运转规律、物理定律,以及我们观察这个世界得来的常识都是一致的。

不能把Sora简单的堪称一个文生视频的工具,文生视频工具仅仅是它的小试牛刀。透过现象看本质,GPT解决了机器对人类语言的理解问题,Sora比GPT更近一步,在短视频生产、影视行业、游戏行业、广告业能够做一些具体的工作,Sora解决了机器和世界互动的问题,Sora实际上是AGI(通用人工智能)的第二个突破点,是解决人工智能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交互、认知,以及建立常识的重要里程碑。

有人也会问Sora出现之后,会不会冲击到电影行业。在我看来,诸如Sora的工具出现后,从业人员会增多,会让懂得AI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呈现视频的方式会更加丰富。所以,人工智能可以让影视行业变得更加丰富,让行业的供给变得更加丰富。

其实,Sora本身作为一个应用工具会有巨大的应用场景和发展,它背后代表的实际上是多模态的感知能力到认知能力的提升,所以我觉得Sora至少能在三个领域延伸发展。

一个是在智能驾驶方面:Sora的认知能力使得自动驾驶可能在2024年获得突破;还有一个是具身智能,就是让通用机器人借助Sora使自己增加了眼睛之后,能通过对世界的观察,更了解如何跟世界去交互,会对人形机器人产业带来巨大的推动;第三个在科学研究方面,Sora应该在科学物理实验、化学实验、数学可视化方面会成为一个有力的工具。从这些方面来讲,我觉得Sora相当于是给人工智能加上了一双慧眼,能够看出这个世界很多背后的规律,所以只要把握好这一点,它在很多领域都能找到应用空间。

中国新闻周刊: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影响日益扩大,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降低安全风险?

周鸿:大模型发展过程中,安全问题不可避免,近期AGI技术突破进一步加剧了担忧。伴随人工智能的影响日益扩大,技术安全、内容安全和人类安全三大类安全问题愈发凸显。其中,技术安全主要涉及大模型技术本身引发的安全问题,如网络、数据和生成内容的安全;内容安全则是对大模型的控制、滥用、误用和恶意应用等问题;而人类安全问题则是大模型强大后带来的安全可控问题。

安全与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通用大模型的安全意义重大,关系到技术研发落地全产业链的安全,微小的安全问题便有可能引发系统性的安全风险,更需要国家和企业重点应对和保障。可以说,通用大模型的发展已不是单纯的科技之争,更是国运之争,影响深远,中国应尽早未雨绸缪,重视大模型安全。

为破解大模型安全难题,今年我提出了《关于鼓励兼具“安全和 AI”能力的企业解决通用大模型安全问题的提案》。具体来说,第一,建议国家更加重视通用大模型安全问题,给予兼具“安全和AI”能力的企业专项扶持政策,更好发挥其解决用大模型安全问题的重要作用。第二,建议国家研究制定保障通用大模型安全的标准体系,推动通用大模型开展安全评测、接入安全服务,降低通用大模型安全风险。第三,鼓励政府、央国企与兼具“安全和AI”能力的企业在大模型安全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发挥此类企业在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的优势作用,为国家安全贡献力量。

中国新闻周刊:此前,你提出了2024年人工智能行业的十个预言,目前已经实现四个。你预测人工智能接下来会如何演化?

周鸿:从Sora能力可以总结出AI发展的五阶段:

第一阶段:人工智障,能感知但不理解,难沟通;

第二阶段:人工智能入门,实现人与机器交互,理解语言/思维/逻辑,机器拥有了“大脑”;

第三阶段:通用人工智能,实现机器与世界交互,拥有“耳朵和眼睛”,通过观察了解世界运行规律;

第四阶段:强人工智能,附体汽车和机器人,拥有“手和脚”,感知物理世界的重力和阻力,和人对世界的认知一样;

第五阶段:超级人工智能,可发现总结规律和定律,达到爱因斯坦水平,拥有“悟性”和“灵性”。

作者:孟倩

赞助本站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