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华癸
陈华癸(1914年1月14日—2002年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学家。生于北京,籍贯江苏昆山。曾任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土壤系主任,武汉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主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土壤及农业化学系主任、院长,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土壤肥料研究会第一、二届理事长。
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3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陈华癸对水旱两作稻田的微生物区系、营养物质的生物循环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首次揭示了紫云英根瘤菌是一个独立的互接种族,对紫云英根瘤菌的生产和大面积推广应用起了开创的作用。
2、张启发
张启发,1953年12月出生于湖北公安,作物遗传育种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代表,中国科协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99年,张启发提出“第二次绿色革命”,即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致力于应用生物技术进行作物改良,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推动“绿色超级稻”的培育和产业化。专注于水稻功能基因组、杂种优势的遗传和分子基础等研究工作,取得系列重大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是我国植物基因组和农业生物技术主要先驱者和带头人之一。
1976年张启发从华中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学位后留在该校从事博士后工作;1986年回国后在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担任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首任院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1年担任国家农作物分子技术育种中心主任;2007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08年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张启发一直致力于水稻基因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抗虫、抗旱、少化的“绿色超级稻”,其领衔开发的“抗虫转基因水稻”就是绿色超级稻研究中的一部分。
2018年9月8日下午14时许,张启发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3、傅廷栋
傅廷栋,1938年9月9日出生于广东郁南,作物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傅廷栋于1960年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65年获得华中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后,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78年至1987年担任华中农业大学作物育种教研室副主任,后任农学系副主任;1981年至1982年在哥廷根大学合作油菜育种研究;1987年晋升为教授;1991年获得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杰出科学家”奖章和证书;1993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傅廷栋长期从事油菜研究,在中国国内首次育成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及其杂种;在国际上首先发现波里马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并被应用于育种实践;育成华杂2号、3号、4号等优质高产杂交油菜在生产上推广。
4、熊远著
熊远著(1930年7月3日—2017年1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竹山县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动物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熊远著从华中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华中农学院畜牧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5年建立中国第一个种猪测定中心─中国武汉种猪测定中心;1990年担任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教授;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8年获得首届“武汉杰出人才奖”;2017年1月30日在武昌去世,享年87岁。熊远著长期从事动物遗传育种特别是猪育种工作,他主持育成瘦肉型母本新品种湖北白猪及其品系,培育杂优杜湖猪
5、陈焕春
陈焕春,男,1953年3月20日出生,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市人,中共党员,家畜传染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中国兽医协会会长、农业农村部转基因专项技术副总师,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副主任。
陈焕春1975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并留校任教,1984年赴德国留学,1988年2月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并获博士学位。1989年回来中国,继续在华中农业大学任教和搞科研工作。1995年至2002年任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和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至2007年任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2006年起担任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现武汉设计工程学院)院长。
陈焕春长期从事动物传染病与人畜共患病研究工作,主要针对中国动物重大传染病与人畜共患传染病,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病原分子生物学、新型疫苗与诊断试剂和综合防制措施等方面开展研究。
6、邓秀新
邓秀新,男,博士 ,1961年11月生于湖南宜章县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
邓秀新于1981年从湖南农学院本科毕业后考取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1987年,从华中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园艺系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担任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湖北省委第八届常委,民盟第八届、九届中央委员,民盟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常委,民盟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中央副主席,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邓秀新主要从事柑橘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研究。邓秀新将细胞工程、分子标记技术与常规育种有机结合,提高了柑橘育种效率,创造了40多个四倍体和10多个三倍体柑橘材料;培育出早红等多个柑橘新品种,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2021年10月,当选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四届理事会理事长。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网赚创业教程,会员可以下载全站资源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