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好的创业开店-这里是“北方的南方”,这里是如今的“创业大县”

生活百科1年前 (2023)发布 aixure
68 0 0

发挥返乡入乡创业“聚合效应” 更好助力稳增长稳就业

秋雨中的安康,云雾缭绕于山间,苍翠掩映,宛如画卷。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在陕西省安康市组织全国部分省市区开展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现场经验交流活动。据了解,此次现场会是继2018年在江西德兴、2019年在河南汝州、2020年在贵州正安现场会之后的第4次现场经验交流活动。新冠疫情后的第一次现场会为何选择安康?全国返乡入乡创业的现状如何?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是否显现?还有哪些痛点难点问题需要解决?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此次调研中采访了多位当事人,一起寻找答案。

“安康市通过精准政策指引和坚强组织保障的双向发力,厚植了返乡入乡创业沃土,产生了‘头雁归巢’带动‘群雁聚阵’的虹吸效应。”安康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高晶华介绍,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由2021年的26.5万户增长至目前的29.2万户。返乡入乡创业累计超过5万人,创办经济实体4.5万个,带动就地就近转移就业10万余人。

像安康这样,返乡入乡创业带动就业的态势正在全国蔓延:陕西省紫阳县返乡创业人员5162人,带动2.1万人就业增收;河南省内乡县返乡创业人员2.1万人,带动就业近10万人次……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正在显现。

从招引一家企业到培育成一个产业的裂变

在从西安到安康的铁路沿线上,记者时不时地看到大片的茶园。蒙蒙细雨中,第一次踏上三秦大地的记者有些恍惚,似乎与印象中黄土高坡的“陕西模样”大相径庭。“我们是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当地的随行人员说道。

目前好的创业开店-这里是“北方的南方”,这里是如今的“创业大县”

“富硒堂”创始人王秀梅向各地代表介绍公司发展情况。

平利县地处三省交界,森林覆盖率达75.6%,景点众多,但曾经也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如何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充分就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返贫”,是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重要课题。平利县发展改革局局长袁守波告诉记者,近年来,平利县坚持“搬迁与就业同步、安居与乐业并举”,依托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大力支持返乡兴办社区工厂,帮助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形成了“社区工厂促返乡创业就业”的发展模式。

“到陕西一定要到安康,到安康一定要到平利县。”当地人对记者说道。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平利县视察调研,对该县“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做法给予肯定,作出“乐业才能安居”的重要指示,寄予了“平安顺利,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7月,在平利县锦屏社区,目前拥有三秦电子、毛绒玩具、嘉鸿手套等5家新社区工厂,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发展茶叶、绞股蓝茶等产业800亩,培育专业合作社和新型市场经营主体22家,发展农村淘宝网店2家、快递公司3家,累计带动900余户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创业。

“实践证明,通过兴办社区工厂,既引回一批能人返乡办企,引领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又培养了一大批懂加工、会操作、有组织、有纪律的工人,使广大贫困群众摆脱了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就地转变为产业工人,实现了乡村业态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袁守波进一步解释道,“从农民角色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的角度看,发展社区工厂为贫困地区抓创业就业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工作思路。具体体现在:由‘牵线做媒当红娘’到‘全程服务当保姆’的角色转变;由‘组织外出务工’到‘动员返乡创业’的职责转变;由‘发展劳务经济’到‘培育产业发展’的转变。”

在政府做好服务的“三个转变”下,截至2022年底,平利县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已达2100余人,回引资金近20亿元,创办各类经济实体1900余家,开发就业岗位2万余个,实现了由“打工大县”向“创业大县”的转变。截至今年9月底,平利县城镇新增就业1615人,完成年度任务的95%,较上年同期增长2%。全县9.5万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8.54万人,整体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目前好的创业开店-这里是“北方的南方”,这里是如今的“创业大县”

富硒堂茶业有限公司的直播间里,主播正忙着向全国的消费者推销当地的绞股蓝。

平利县“归雁经济”的样板,是安康市返乡入乡创业实践的缩影。高晶华介绍,安康市近年来大力发展“归雁经济”,抓品牌示范,让返乡创业有样板。

记者了解到,安康市在大力培育新社区工厂过程中,抢抓东部产业转移和苏陕协作机遇,依托1364个移民搬迁安置点,推行“园区总部+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模式。目前,全市经营新社区工厂1012家,吸纳就业3.6万人,实现产值58.68亿元。在此基础上,安康市加快发展毛绒玩具(织袜)产业。5年时间让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实现了从招引一家企业到培育成一项产业的裂变,形成了从创意设计到贸易销售的全产业链闭环目前好的创业开店,正加速向智能化、高端化迭代创新。

实现裂变效应的不止毛绒玩具(织袜)产业,一个小小的修脚产业,也能带动一家企业收获年产值近百亿元。“目前,公司已在全国30个省市区设立分公司,开办修脚服务连锁店近8000家,拥有员工61000余人,2022年底实现产值98.9亿元。2023年上半年实现产值60.2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30亿元。”陕西省郑远元专业修脚保健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远元介绍道。

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作为安康市紫阳县人,郑远元在回乡创业的同时大力倡导和发动集团高管、行业同仁及产业链相关产业积极踊跃返乡投资创业。目前,紫阳人已创办修脚服务企业130余家,开办修脚店面1.7万余家,2022年营收200亿元。紫阳修脚足浴产业园、紫阳修脚师就业创业园等重点项目投入建设,已返乡创办脚病修护产品、艾草泡脚包、花椒泡脚包、茶疗泡脚包、修脚刀具、技师工服、鞋袜制品、无纺布等生产加工企业50余家,年产值近20亿元,同时带动花椒、艾草、厚朴等修脚中药材种植近30万亩,形成“山上种药、山下建厂、山外开店”的修脚全产业链格局。

记者了解到,安康市积极培树特色劳务品牌,在做响做靓“紫阳修脚”“旬阳建工”“安康美厨”劳务品牌基础上,培育了安康康嫂家政、岚皋巴厨、平利采茶工、恒口缝纫工等劳务品牌。仅紫阳修脚和旬阳建工两个项目就带动了近16万人的就业,创造了近250亿元的年劳务收入。

“乐业才能安居。”在安康市有关部门的积极联动下,2022年,该市非公经济占比达60.1%,连续8年稳居陕西省第一,以返乡创业群体为重要支撑的民营经济创造了全市80%以上的税收和就业。

从“孔雀东南飞”向“大雁西北归”的转化

在此次交流活动上,官员、学者、返乡创业者充分交流,观点和实践相互印证,让参会者收获颇丰。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郭启民表示,当前,国内经济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叠加,市场需求和企业用工有所趋弱,就业回稳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鼓励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可以拓展城乡基层就业空间,催生更多本地化、低门槛、工农“两不误”、企家“两照顾”的就业岗位,有效带动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平利县是茶叶大县,记者发现,在道路主干道两旁,茶园、茶行、合作社、供销社、民房交错,似乎一下子切身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工农“两不误”、企家“两照顾”。在平利县富硒堂茶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直播间内的主播们正在忙着向全国的消费者推销当地的绞股蓝茶。创办了全国以茶叶带贫“富硒堂”连锁直营店的王秀梅,开办直播带货的消费扶贫新模式,加盟“多多农园”,通过“电商+合作社”的模式,将贫困农户联结起来。

如今,在平利县,受王秀梅启发,大家纷纷以合作社的形式开始了“脱贫加创业”。拼多多数据显示,平利县在拼多多上开设的店铺近1000家,除了绞股蓝茶这样的农产品外,还包括了手工艺品、轻工业纸品、社区工厂产品等。

青年群体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也是返乡入乡创业的生力军。在交流过程中,河北张家口好地洼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全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7年,我走访家乡涿鹿县2/3的村庄后发现,县城年轻家庭年开销在10万元左右,农村年轻家庭年开销约6万元,而在农村,靠种地一年的收入根本不够一个家庭的日常开销。”在他看来,这就是导致农村年轻人口流失严重的原因。

而这一现象,目前正在改变。“我们是在村里的年轻人,在村里创业的年轻人。”贵州省册亨县民宿创业团队创始人王元成这样介绍着自己的返乡创业团队。2022年,在王元成的带动下,6名“95后”小伙伴在陂鼐发起乡村版“妈妈女团”计划,组织当地平均年龄50多岁的留守妈妈们一起创业,建起村里第一家民宿和餐厅。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古寨旅游,从而促进当地的农特产品销售等。

在一个个鲜活的成功案例背后,不难觅出一些相通之处。“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着重点是根据实际‘筑巢招雁归’。”郭启民强调,要想“招得回、留得住、搞得好”,需要政府和市场双向发力。陕西省发放社区工厂补贴、河南省内乡县实现创业手续办理“四小时”快审快批、甘肃省高台县创新金融产品解决创业资金难题、湖南省桃江县对创业对象进行跟踪指导等,从落地经营办手续,到帮助返乡创业企业解决经营中的困难,再到强化返乡创业者的服务保障等,这些都成为着力营造全方位良好创业环境的有益借鉴。

“支持返乡入乡创业还要立足本地要素禀赋,培育发展创业产业集群。”郭启民表示,要素禀赋不只是资源、资金,还包括人力资源优势。从地方经验来看,各地引进产业更加注重统筹规划,从实际出发,引导返乡入乡创业与本地特色产业、区位条件、人力资源优势等相结合。如陕西紫阳的修脚足浴产业、湖南桃江的笋竹产业、重庆奉节的眼镜产业、四川苍溪雪梨等,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产业”都被地方做出了“大文章”,成长为特色化、专业化产业集群,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参会人员一致认为,平台的作用不容小觑。“从各地实践来看,既有创业园区、孵化基地、标准厂房等‘硬’平台,也有技能培训、人才招引、融资支持、经验交流等‘软’平台,依托平台形成人才、技术、资金‘聚合效应’。”郭启民分析道。例如,陕西省创建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7个,认定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87个、各级各类创业孵化基地528个,带动一大批返乡创业和就地就近就业。紫阳县打造技能培训平台,依托公共实训基地开设修脚师等培训项目,累计培训3.7万人。

与会人员通过交流表示,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外出就业群体经历了由上世纪80年代的“孔雀东南飞”向如今“大雁西北归”的转化历程。目前,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100多万人,呈现多元化、集聚化、融合化、高端化的发展态势,创业人员素质更高、抱团创业更多、管理方式更新、现代要素投入力度更大,返乡入乡创业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和鲜活经验,为各地稳增长、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总结交流经验到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思考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到,返乡入乡创业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目前,投资乡村的创业人才仍然缺乏,投资乡村的资产也面临贬值问题。”来自贵州省凉风沟的返乡入乡创业农民工、贵州梦润集团董事长张明富向记者坦言。对此,他建议制定返乡入乡创业的财政资金和金融贷款专项政策,以及制定支持在农村创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政策。

这也是返乡入乡创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将返乡入乡创业的问题和困难总结为“五难”:创业融资难、基建配套难、聚集技能人才难、项目升级难、稳定用工难。他认为,返乡入乡创业极具发展潜能,需要精准施策,释放能量、树立自信、助推发展,努力做到“五有”,即政策有集成、创业有园区、资金有支持、人才有培养、产业有合作。

郭启民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要从更宽的视野去理解好返乡入乡创业,从更大范围、更广的领域、更深层次抓好这项工作,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以龙头企业、领军人才为支撑,扎实推进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兴产业、办企业、创事业,使返乡入乡创业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能。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统一部署、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发展改革就业系统要把支持返乡创业作为稳增长稳就业的重要任务目前好的创业开店,加强督促指导和统筹协调,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向纵深发展。

坚持精准招商,优化营商环境。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选准产业项目,发展各具特色、附加值高、带动就业增收能力强的新产业新业态,深化联动招商,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

聚焦堵点难点,加大要素保障。针对用地难、融资难等“痛点”“难点”,因地制宜制定政策举措。各地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熟悉当地企业发展状况的优势,打造政银企合作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推荐优质企业、合规项目的支持力度。

健全培训体系,提升创业能力。“手有金刚钻,敢揽瓷器活”,针对返乡入乡创业的人才缺乏、本领不足问题,要鼓励发展潜力大、入驻企业多、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返乡入乡创业园区配建公共实训基地,符合条件的,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适当支持,按规定落实好培训补贴。

郭启民最后强调:“在实践中要牢牢把握返乡入乡创业的‘3+3+3’精神实质,以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基础释放创业潜能,以爱家、爱乡、爱国精神为纽带回乡造福桑梓,以奋斗精神、创业精神、头雁精神为动力带头兴业致富,将强大的精神动力转化为积极的工作实践,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 荆文娜 文/图)

END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网赚创业教程,会员可以下载全站资源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
目前好的创业开店-这里是“北方的南方”,这里是如今的“创业大县”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