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生活百科1年前 (2023)发布 aixure
74 0 0

本文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分院舒斌龙在“2021年度中规院学术交流会”上做的报告永定河公园,感谢作者授权发布。感谢会议主办单位总工室等部门提供的资源支持!

演讲者 | 舒斌龙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分院

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在张家口和北京举行。这一届冬奥会中,我国的奥运健儿创造了一个个的冰雪传奇,相信也让大家见证并记住了两位天才少年,苏翊鸣和谷爱凌。同时,也相信大家记住了见证这两位天才少年的明星比赛场地——首钢滑雪大跳台。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一起向未来”是本届冬奥会的主题,代表了奥林匹克的核心精神,也代表着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期许。作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这句话同样具有深刻的意义,带来了很多启发。在城市从增量转向存量,进入城市更新历史阶段的背景下,城市建设者常常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城市的未来是什么?我们认为,城市的未来取决于现在我们看待过去的态度。习主席曾经也说过,“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去年项目组有幸参与到北京冬奥会的建设中,本次交流想与大家分享参与到典型的城市更新类项目中的收获与感受。站在奥运会的时代契机下,探讨如何从历史观的角度去更新一块复杂多元的场地,项目组提出了多元混合体的调和与重写的设计方法。

01

历史的沉思

首先,回顾一下首钢和永定河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称这段历史为“永定河畔的铁色记忆”。众所周知,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永定河哺育和滋养了北京城。

首钢因河而生,1919年,段褀瑞在石景山东路建立“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当时只是考虑生产便利和生活方便的基础上沿永定河布置。到了60、70年代,石景山钢铁公司改名为“首钢钢铁公司”,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首钢。从下图看出,依托交通和产业规模不断拓展,在原永定河的方向上形成了轴线发展的空间。80年代以后,随着首钢园区工业巨系统逐渐完善,空间肌理上呈现明显的多组团格局,但园区与河道的关系却日渐疏离,形成了背河发展的格局。

由于首钢园区内部工业系统的复杂性与完整性,规划的重点一直围绕在园区内部,而首钢园与永定河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被重视起来。在冬奥契机下,伴随着丰沙铁路入地、长安街西延等工程,首钢园区持续更新,开始重点寻求协同周边区域的转型发展。可以说,百年首钢与永定河从相生相伴到矛盾凸显,再到协同共融,是见证了石景山区乃至北京城市发展历程的典型缩影。而此时,永定河与首钢之间的关系也需要被重新定义。

02

现实的反思

我们把视线重新放到场地本身。位于首钢园区和永定河之间的废弃荒地是项目组设计的场地内容,现在已经成了首钢和永定河之间的一道隔阂。这条带状的场地空间,东至新丰沙铁路控制线东沿,西至堤顶路防浪墙,南至京原路闸门,北至河堤东路与麻峪东街交汇处,总长度6公里,宽度从24-125米不等,总面积30.87公顷。曾经高速而粗放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已经几乎抹去了原有场地上的历史痕迹,展现出废弃、破败、消极、封闭的空间形象。而与之一墙之隔便是新建的2022年冬奥滑雪大跳台,很近又相差甚远,是远离人们、远离城市生活的一个被遗忘的地带。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经过分析,项目组挖掘出了场地本身的资源禀赋。一是永定河水利文化,代表永定河水利文化的庞村铁牛,通过声响去预警洪涝灾害的特色水利构筑物,但铁牛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拆除。二是永定河农耕文化,代表着永定河农耕文化的石卢灌渠。民国时修建石卢引水灌渠之所以选在石景山下,就因其地势高,水可借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引水自流到卢沟桥。石卢引水灌渠的名称来源永定河公园,正是石景山和卢沟桥两地名的首字。三是丰沙铁路文化。詹天佑勘测了三条路线,第一条就是今天京张线,难度大;第二条绕道过远为不可取;第三条就是今丰沙线,这条线是工业的货运通道,也是主要的工业货运通道之一。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水利文化–庞村铁牛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农耕文化–石卢灌渠遗址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丰沙铁路文化–丰沙铁路

同时,加上冬奥会契机,这块废弃的场地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通过特征判定空间类型,这条狭长的带状空间不是一个单一绿地、滨水空间、工业遗址,而是千年永定河生态文明与百年首钢工业文明、国际大事件、现代城市生活交织融合的区域,是一个多元混合体,充满了异质性和层叠性。

03

未来的选择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大背景下,为保障服务冬奥、保护利用冬奥遗产,保持赛后持续活力,北京市石景山区整合周边资源,打造北京冬奥公园。项目场地位于北京冬奥核心区,目标清晰,将其打造成为绿色生态、开放融合、人文彰显、健康活力的大型滨河绿色开放空间。

项目组根据场地的特征以及功能的需求,将带状绿地分成四个主题策略。一是绿色低碳、生态健康,突出了森林景观,营造出大美朴野的城市森林公园。二是缝合边界、融合发展,缝合石景山西部区域被围墙、道路、铁路等割裂的城市空间界面,重点打通左岸空间与首钢园区之间的堵点,实现互联互通,推动城市由背河发展向拥河发展的华丽转变,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三是深入挖掘,以文化境。深入挖掘西山永定河文化、冬奥文化、首钢工业文化、丰沙铁路文化,采用生态为底、以文化境设计理念,设计再现了石卢灌渠、庞村铁牛等永定历史遗存,冬奥之环、冰雪森林等冬奥亮点、火车乐园、桥间天地等工业风节点、养三老站、记忆纽带等铁路风景,丰富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建设内涵。第四,公众参与,全龄共享。设计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民意调查,了解老百姓真实的生活需求,针对性地对交通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进行建设和完善,为市民创造了大量的全龄化、特色化的体育休闲空间,成为永定河畔百姓生活的新亮点。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除了规划层面,本次工作中更具有进一步意义的是,在微观设计层面提出了理论性和专业性的思考。面对这样复杂多元的场地,项目组提出了调和重写的设计方法。设计过程中,项目组紧紧围绕舒尔茨先生所说的“场所精神”,需要锚固的是场所精神,需要延续的是场所精神,需要面向未来的也是场所精神。这可概括为三点,第一是锚固转译,通过深度挖掘和转译来表达完整的呈现,强化场所记忆感,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第二,差异并置,将具有层叠性、差异性要素并置,折叠时间生成空间,营造类似于文化穿越的多元体验。第三,模糊调和,利用过渡空间和同类语汇,调和不同节点之间的差异性,形成丰富体验的同时,是一个特色的整体。

冬奥之环――巨构景观

冬奥之环是链接首钢与永定河的标志性节点,其所处环境是超现实环境,因为许多非常规尺度的建筑在这里汇聚。冬奥之环以它本身独有的姿态,与这些建构筑物一起形成了一个系列的巨构景观。弗兰姆普敦也说过:“特大城市的出现,给了我们关于未来发展的一个策略:则是把创造场所的巨构融入场地当中,成为城市发展的特例,而不是融入无差别的、令人厌烦的靡靡之音中。”他把这些巨构景观称之为“激进的诗意”。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冬奥之环的设计逻辑非常清晰,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用无障碍坡道解决6.28m的竖向高差。设计采用连续螺旋上升曲线,建成之后,立面与冬奥会标的“冬”字形态相似,作为纪念冬奥会的标志性景观,代表着永定河畔点亮的冬奥圣火,寓意着生生不息。

在具体建筑设计中,全程采用LIM技术,提高了设计效率以及各个专业的协调,也可以精准指导现场的施工与安装。同时,坡道底部的之字形肋板和V型支柱,展现了钢结构的构造之美。护栏外立面采用了多层次雪花形状的穿孔板,呼应冬奥主题。项目组从冬奥之环内部去取景不远处的石景山楼阁,发现可以创造出一种戏剧性的古今时空对话。冬奥之环最终的空间联通、文化汇聚是它展现出的价值意义。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冰雪森林――情景演绎

冰雪森林节点在滑雪大跳台的正下方。更新之前这块场地是废弃的空场地,项目组采用情景演绎的方式,使之与大跳台发生对话。考虑到冬奥赛事期间滑雪大跳台赛事区域航拍效果,项目组将原有下方硬质空地设计成一片完整的起伏地形和常绿森林形成完整景观,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品质和视觉冲击力。起伏的地形和地形下蜿蜒的步道,是用情景转译的方式模拟了高山滑雪的生动场景。同时,建成的冰雪森林演绎并烘托出了滑雪大跳台以及旁边的冷却塔。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更新创造了新时代的一种对话。原来场地两侧的空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环境,一个是工业园区,一个是永定河生态廊道,项目组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如何去模糊以及调和这两个空间。因此项目组设计了一个完整的地形,同时在地形下面又增加了一个隧道,利用了文化隐喻的方式,象征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在隧道里也能感受到它所框出来的西山永定河生态盛景,能感受到阳光撒在不锈钢板上的工业印记。以前的丰沙铁路线、老的工业用地再一次与绿色结合,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最终形成一条特色的秋叶景观大道。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火车乐园――场景再现

火车乐园致敬的是老丰沙铁路线。设计通过场景在线的方式,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互动场所以及未来的公共服务设施。丰沙铁路自京西沿永定河岸北上,蜿蜒穿行于高山深谷之中,依山傍水,迂回曲折,隧道密集,桥梁众多。为复线电气化铁路,沿线共设12个车站。设计过程中,项目组采用了连续的拱门创造了一个新的区域隧道。在隧道端头是一个火车头,再现火车穿越隧道的历史场景。同时,在每个拱门的上方标注了丰沙铁路工程改造的重要时刻。在拱门的下方,这条铁路线就变成了人们自由漫步的场所。项目组设置了两节火车厢,未来作为咖啡吧、水吧来运营,为公园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养三站――场景再现

丰沙线有12站,养三站是其中一站,现已被撤站。为了纪念这段历史,项目组设计复原了一小段铁轨路,保留了老站站牌,在月台之上增设候车铁路廊架,形成站点形象和遮阴休息设施。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桥间天地――点亮激活

桥间天地,把它称之为“长安街与永定河的相遇”。改造前,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桥下空间案例,是一个昏暗杂乱的空间场所。通过层化的设计手法,将场地里层叠的要素剥离开,最后又总结在一起,解决了场地复杂的高差和流线关系,形成了一个非常富有层次感和立体化的空间效果。同时,与周边的环境区域形成了多种互望的景观视线,经过更新后,以前消极昏暗的空间场所成为了人们汇聚、表演的活力空间。傍晚十分,夕阳余晖撒尽了场地。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04

回归的日常

设计的空间还要回归日常,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火车乐园给人们提供了体验、教育、怀念、摄影的场所。走在冬奥之环的坡道上,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偶遇的方式,1080°的山水画卷也随着人的运动而徐徐展开。原来废弃的工业用地已经变成了百姓共享的生态绿地,游客在崭新的桥下空间里互动留念,在光影廊架下感受时光的流失。海德格尔说过,“你接触空间的那一刻,你已经穿越了它”。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运动场地,为不同年龄层的人群提供了丰富的户外健身场所,包括乒乓球场和5人制足球场。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后形成了水绿相生、城景渗透、亲民共享、冬奥特色的滨水开放空间,推动城市与公园的渗透融合,激发了西部地区整体的城市活力。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05

总结

建设过程中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建设后也得到了不错的社会反响。通过这次的更新工作,总结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城市的未来,取决于现在我们看待过去的态度。我们对待一块场地还是以一种历史观的角度去看待。

第二,历史积淀场所精神,场所形成场景,最终场景就形成了城市文化。

第三,面对未来的设计,要以人为本,结合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最后,设计师要捕捉场地的真实性,具备敏感性,彰显时代价值,去努力寻找个人与集体的精神共鸣。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报告整理 张园.

中规作品丨相约冬奥——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开放试运行

永定河公园-冰雪之约——北京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网赚创业教程,会员可以下载全站资源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