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9.6何苦正团级是真的吗,超过99%的纪录片——
说是”神作”也不夸张。
来自BBC?或者Discovery?
都不是,它来自中国——
2018年,电影版《最后的棒棒》在国内公映。
大量摆拍、配音和粗糙的剪辑让它引发不少口碑争议。
事实上,2015年的剧版之所以备受推崇,并不在于技术多高、投资多大,而是贵在无比真实,富有温度。
它的”神”,全在一个”情”字里。
导演何苦,是2014年退伍转业的正团级军官。
退伍待业期间,他决定拍一部关于重庆棒棒的纪录片。
他不仅拍了,更成为其中一员,把这部作品拍成了中国首部自拍体纪录片。
从策划到拍摄再到后期,除了摄影师是被何苦“连哄带骗”拉来的,其他工作几乎都由他自己亲力亲为。
在他那普通话不太标准但充满磁性的嗓音中,山城棒棒军的故事拉开了序幕。
山城重庆,作为一个魔幻8D城市,屋顶跑马路、窗口长大树。
行走其中,让你分分钟怀疑自己的方向感,也让很多交通工具毫无用武之地。
棒棒军由此成为时代与地域的产物。
2014年元月,何苦在重庆CBD解放碑商圈附近拜了个棒棒师傅老黄,算是正儿八经拜师学艺。
来到老黄的大本营——自力巷,和繁华热闹的解放碑相比,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图景。
从解放碑到自力巷只有短短300米直线距离,跟着镜头一路走来,却仿佛一步步穿越回上个世纪。
破败不堪的残垣断壁,触目惊心的“拆”字随处可见。
这是一个城市在历史洪流中必经的过程。
未来,这里将被直插云霄的摩天大楼所取代,但现阶段,这里蜗居着大量和老黄一样的体力劳动者。
走过逼仄的通道,何苦来到了新的住所——
一个月租300,仅容一人居住的小小房间。
在这里,除了老黄,还有一些资深棒棒军作为何苦的新室友,老甘、河南、大石,还有后来的老金、老杭、黄牛······
每个人面对摄影机时都有点不好意思,几乎没人敢直视镜头。
但是在生活这片丛林前,他们必须勇猛。
每个人都有做棒棒军的理由——
老黄生于解放那一年,但由于父亲的原因,一家被认定为“地主”身份,父亲深受打击,不久便离开人世。母亲一人辛辛苦苦拉扯大几个孩子。
人到中年时,老黄和一个寡妇走到了一起,还生了一个女儿。
命运的车轮再次碾压向他。
老黄在东北打工时,妻子离开了他。孤身一人的老黄带着女儿黄梅苦苦打拼。
他挑起了棒棒,成为了棒棒军的一员。
如今,老黄的外孙都到了上学的年纪。女儿一家在县城买了房,还着20万的房贷。
老黄总觉得自己有力气,还能再挑个几年,减轻女儿的负担。
有点残疾的河南走起路来一瘸一拐。
之所以叫他河南,因为他来自河南,但关于家乡的记忆也仅剩下这个符号。
他十几岁便离家出走,这么多年过去了,再也没有回去过。
河南先后在云南、贵州打工,兜兜转转最后来到重庆,成为了一名棒棒军。
没有家庭,没有初恋,甚至连身份证都没有,唯一的优势大概就是年龄了。
在一众年逾花甲的老头里,四十多岁的河南绝对算得上年轻。
因为棒棒军这个团体正在逐渐老去、消失,或者说,正在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作为纪录片,真实是不可或缺的生命力。
《最后的棒棒》之所以触动人心,就是因为它向大众展示了一群人不为外界所知的真实生活。
来到自力巷的第二天,老黄就带着何苦出工了。
老黄有自己的“据点”,熟悉他的老主顾也会经常照顾他生意。
但即便这样何苦正团级是真的吗,每天最多也不过三、五十的收入。
刚开工一会,老黄和何苦就接了单——
将100斤的货物运送到两公里外的目的地,工钱10元。
人高马大的何苦主动多挑一点。
刚开始的小碎步效率还不错,但很快,体力消耗殆尽,肩膀也由酸胀逐渐升级为刺痛。
而这一切,对于几十年“棒龄”的老黄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
有时老黄也会开拓点别的业务:
一户人家喂狗的勺子掉进了蹲坑,便请来老黄。
因为勺子的位置很低,那户人家让老黄跪在厕所地面上,但老黄迟迟不愿。
身为棒棒,他也有自己的坚守和倔强。
“职场新人”何苦一开始总把扁担随意拎在手里,老黄三番五次强调他要背在肩上。
因为棒棒是他们安身立命的东西,只有要饭的手中才会拿根棍子。
“做棒棒,也要看得起自己。”
生活的担子太过沉重,有时他们不得不露出向现实低头。
有一段时间,老黄的生意很惨淡,何苦便带着他去重庆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朝天门碰运气。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朝天门一带向来是“各大帮派”的势力纷争之地。
奔跑着找生意
没有熟人引荐,轻则被赶,严重的还会被“角头”围殴。
何苦联系了很多店家,才找到一点点生意。
面对何苦的良苦用心,老黄毫不领情,甚至满腹怨念,还让何苦掏钱帮他修理运货的车。
这让观众多少觉得老黄少了点人情味。
可是,对于这些尝尽苦楚的人来说,光是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艰难的生活中,总有人指望运气改变命运——
河南算得上是个“团宠”。
去年从一个小餐馆辞职后,他就迷恋上了赌博。
但这种靠运气挣钱的工作,总是让他饥一顿饱一顿。
无奈河南饭量巨大,感受一下他吃饭的阵仗,能用锅绝不用碗。
好在老甘也在一家路边摊打工,每次回来总给他捎一桶稀饭,是的,容量是一桶。
但最近,老甘也失业了,河南没了固定饭票。
即便这样,河南依然沉浸在不劳而获的“赌神梦”中,幻想某天能靠神牌技发家致富。
在输光了最后的本钱后,他过上了借贷的生活。
“圈中好友”直接拒绝!他便向何苦开了口。
贫穷没有让他自力更生,反倒让他做起了青天白日梦。
真·可怜又可恨。
老杭是老黄的老铁,因为腿疾,回家疗养一段时间又回到了自力巷。
一次工作完,他好不容易收到百元大钞,结果还是张假币……
老杭一直惦记着怎样将它花出去。
机会终于来了——
帮一位女顾客挑完货之后,趁着她打电话,老杭伺机而动,迅速将刚接过来的真钞和假币调了个。
紧接着按照自己预想的台本,坚持说女顾客给的钱是假币,要求换一张。
女顾客不接受老杭的说法,但最终还是用一张真币换了老杭手中那张假币。
面对女顾客的据理力争,理亏的老杭沉默不语。
在她鄙夷的目光中,老杭的尊严与脸面被踩得粉碎。
镜头定格在那个茫然无措的眼神……
一时间,五味杂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标尺,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行事准则。
比如,何苦一开始和老黄约定,第一个月做学徒,所挣的工钱都归师傅。
但一个月后,老黄拿着一沓皱巴巴的钱和一个记账本走到何苦面前。
记账本上是他一笔一画认真记下的每一笔收入。
一个月下来,两人一共挣了1034块,老黄坚持要把这笔钱平分。
何苦不收,他就不走。
不占别人便宜,也不让自己吃亏,是老黄这么多年信奉的准则。
即便生活已经很艰难,他依然把心里这杆秤保持在一个平衡点。
能省则省,多花一块都心疼半天的老黄,遇到乞丐时,还掏出自己为数不多的钱。
可能了解棒棒军的困境,连乞丐都不忍心收下老黄的钱。
这一刻,两个善良的灵魂碰撞到了一起。
这正是《最后的棒棒》最耐人寻味的一点——
不修饰生活,只还原人性。
当你天然地站在上帝视角同情棒棒们时,他们也会暴露出自私的一面;而当你认为人性在贫穷面前毫无抵挡之力时,他们又会站出来告诉你并非如此。
镜头真实地展现出一个人的多面,这就是纪录片的价值所在。
为了拍出这样真实的故事,导演何苦拼出了半条命。
从他搬到自力巷那一天,他就将自己彻底融入,成为棒棒军一员。
一天背2500斤大米,夏天住在没有空调、飞满蚊子的危房里。
没钱的一段日子,他和老黄天天睡在公园的凳子上,甚至只能赊账去吃饭。
真的是“何苦”啊。
但有了他的参与,镜头才显得如此有力。
13集的纪录片,纪录了何苦做棒棒的一年,纪录了自力巷从破败彻底沦为废墟的过程,也纪录了一群人在历史裹挟中渐渐消失的轨迹。
在一座城市里,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肩膀撑起了家庭,也用肩膀将城市挑进了新的时期。
但时间在前进,最后的棒棒注定被抛弃在了历史的步伐中。
他们有的还在城市的底层挣扎,用体力再交换最后一点价值;有的回到老家,有了乐天知命的心态;而有的,可能已经结束了人生的旅程。
故事的最后一集,正值大寒,二十四节气中最后出场的一个。
何苦最终还是给了观众一丝“甜”意:
生活也许依然艰难,但还是要继续过下去。
正如寒冬过后,重现的温暖和阳光,
它们是期待,更是必然。
限时特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网赚创业教程,会员可以下载全站资源点击查看详情
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