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吴锴:AI应用于金融研究的下一个可能性将是ChatGPT|智能金融助力数实融合暨产教融合研讨会

人工智能应用1年前 (2023)发布 aixure
73 0 0
导读:9月23日,由华夏时报社、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产品与产业工作委员会作为支持单位的智能金融助力数实融合暨产教融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央财经大学私募投资基金研究中心副主任吴锴介绍了科技在现代支付体系…

9月23日,由华夏时报社、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产品与产业工作委员会作为支持单位的“智能金融助力数实融合暨产教融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央财经大学私募投资基金研究中心副主任吴锴介绍了科技在现代支付体系、银行系统、金融交易体系等领域的应用,其中,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四个要素是任何金融创新都离不开的技术。

谈及银行的金融科技应用时,吴锴表示,智能化设备在传统银行基层网点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如今银行网点已经摆脱传统依赖柜员提供服务的方式,更多采用智能机具,如ATM、CDM、CRS等,为客户提供服务。

同时,吴锴提到,AI应用于金融研究的下一个可能性将是ChatGPT。

ChatGPT将应用于金融研究

目前,在金融研究方面存在诸多困难,例如,文献资料浩如烟海;数据量大,数学建模和代码编写复杂度高;对文字功底要求高,语言须专业、凝练;科研灵感获取难等。

“作为一个研究人员来说,我们面对文件浩如烟海,永远有读不完的论文,每个领域都存在大量的文献,超出了个人的精力和时间范围。数据量极大,数据建模和代码编写复杂度高。”吴锴说道,当数据越来越复杂的时候,普通人对数据的理解和处理能力就变得有限。

而ChatGPT可以联网识别并快速整理相关的所有资料,概括资料主要内容,同时,ChatGPT数据处理能力强,支持调用多种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文本分析,还具备快速文字润色与修改等优势。

具体而言,吴锴介绍,在资料整理方面,GPT可以快速搜索互联网中相关资料,快速识别并汇总资料中的关键信息,为研究者提供结构化的资料总结和概览;在资料综述方面,使用NLP技术提取文献中的关键观点和论据,并按照逻辑自动撰写资料综述文字,帮助研究者快速掌握主题,此外,GPT在资料综述中给出信息出处或相关链接,可靠性强。

在绘图、制表方面的应用,GPT支持联网查阅海量数据,插件支持协助编写数据收集相关代码,并可以用多种插件支持各种格式数据识别与分析,支持对数据进行绘图与制表,支持对图、表等多种形式的数据进行准确全面的文字分析。

吴锴提到,利用GPT对特定的金融问题或领域进行深入分析,提供当前市场趋势、问题和机会的洞察,为研究者或从业者提供明确的研究方向。

GPT提供一系列策略和方案建议,给出实施步骤和方法,帮助研究者或从业者制定有效

的解决方案。在实施策略后,GPT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研究者或从业者进行策略的迭代和优化,确保项目的成功进行。

“一个初学者用AI的时候,会发现它的能力非常有限,答案总不能令人满意,实际上用户的提问方式直接决定了得到结果的好坏。”吴锴说道,“如何向AI提问是最有效的”,可能是将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只有把AI理解透了,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金融监管改革

2023年,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证监会的功能重塑,在中国银保监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形成“一委、一行、一局、一会”监管格局。

吴锴提到,此次金融监管改革新组建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证监会执法能力将得到提升,对加强金融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统一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而言,加强了党中央在决策和组织层面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新增了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中央金融委员会作为金融工作的领导核心,承担金融稳定与发展的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任务。同时,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全面优化,旨在实现体制协同和效能提升 。

吴锴认为,金融监管引导金融科技发挥诸多积极作用, 可有效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同时,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这将使金融监管更加智能化、精细化,为金融市场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在金融科技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加强科技创新,有助于金融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在普惠金融方面,金融科技的发展还能推动普惠金融事业,为更多的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从而助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繁荣。

“提到金融科技离不开普惠金融,金融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最终将用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也就是资金能够通过科技手段流向所需要的领域,到所需的行业和企业里去。”吴锴表示,“所以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两个要素。”

吴锴提到,金融科技如何引导资金到最有需要的地方去,将是各个领域专家、学者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赞助本站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