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
通讯员 陈颖 赵雪峰
“未来十年,创新将成为武汉发展的主旋律,武汉将聚焦聚力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大健康、数字经济,冲击万亿目标,打造一批“万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近日,武汉市举行“武汉这十年”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启动仪式暨“科技创新涌动新时代英雄城市”形势政策报告会,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盛建新讲述武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时表示,武汉作为我国中部和长江中游地区唯一人口超千万、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的城市,拥有雄厚科教实力、产业创新特色明显、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具备建设“国家科创中心”的良好条件。
报告会现场
武汉将打造全球前沿科技重要策源地
近年来,武汉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担当使命铸就国之重器,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活力持续释放。
武汉目前拥有高等院校92所,在校大学生人数近130万,集聚中央在汉科研机构38家,拥有两院院士80余人,专利申请授权数量不断攀升,2021年全市发明专利1.86万件,比2012年增长4.74倍。
武汉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盛继亮介绍,十年来,武汉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增幅达157.42%,占GDP比重从2012年的2.66%上升到2020年的3.51%。
武汉科技创新能力名列全国前茅,在《2021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武汉排名第6;在《自然》杂志2021年全球城市科研指数排名中,武汉位列中国第5、全球第15名。
这十年,武汉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加速构建: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批建设,拥有了2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各类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48家,总量位居全国前列,组建8家湖北实验室并进入实体运行。
今年4月14日,经国务院审核同意,科技部与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22-2035年)》,部署将武汉打造成为全球前沿科技的重要策源地、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中国脊梁、创新型城市群第一方阵、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样板,形成“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创新增长极,构筑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引擎。
一批“国之重器”凝聚武汉科技力量
国之重器是“大国工匠”为国家与民族拼出的硬核实力,这十年,国之重器凝聚武汉贡献,硬核科技竞相涌现:中国首款第四代三维闪存芯片、中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中国首台高精度量子重力仪、中国首款完全自主研发的L4级5G自动驾驶汽车、全球首款新冠灭活疫苗等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在汉问世,一批“国之重器”凝聚武汉科技力量。
数据显示,武汉产生国家级科技奖励250多项,2019年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信科集团在光纤传输系统容量、距离、速率等技术指标上五年内六次打破世界纪录,5G标准必要专利数进入全球前十。
这十年,科技创新支撑产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0.2倍,数量从2012年的816家增加到2021年的9151家,名列副省级城市第4、全国第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倍,达到2021年的4786.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01%,比2012年增长10.1个百分点。集成电路、下一代信息网络等4个产业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快迈向万亿级,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国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大健康产业基地等5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快速发展。
2021年,武汉挂牌成立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全市已建成工业技术研究院23家,全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达到134家,其中国家级16家,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6倍,从2012年的169.69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1127.75亿元,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光谷企业为中国激光赢得全球话语权
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应用广泛的战略高技术产业,也是我国有条件率先实现突破的高技术产业。
作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东湖高新区领舞武汉创新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预制棒和光纤光缆研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光器件和激光研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存储芯片研发生产基地之一。锐科激光成为全球顶尖光纤激光器及核心器件研发企业,华工科技研制的国内首条汽车白车身激光智能焊接生产线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台新能源汽车车身用激光焊接最快仅需43秒,B柱的激光切割仅需40秒,30微米厚的手机玻璃盖板仅需2.5秒……这是华工科技交出的“成绩单”,从一家校办企业到行业大佬,通过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现在已成为中国激光产业的一面旗帜。
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工业基础装备的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基础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装备国产化,核心技术的突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能用得起高精尖的工业基础装备,服务制造强国战略。
华工科技党委委员、华工激光总经理邓家科介绍,近5年来,华工科技联合联盟单位在内的百余家上下游单位承担了国家、省级重点项目28个,推动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有力提升了核心部件、装备的国产化替代率。
首套国产化数控激光切割机、首个半导体激光器芯片、首台高性能光纤激光器……60多项技术做到国内行业第一,华工科技为中国激光赢得全球行业话语权。
武汉将加速推进一批“国字号”平台落地
继国家推动建设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渝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之后,国家又决定把武汉建设成为我国第五个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盛建新在讲述武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时认为,这是武汉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将根本改变城市发展的未来。
他认为,武汉作为我国中部和长江中游地区唯一人口超千万、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的城市,拥有雄厚科教实力、产业创新特色明显、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具备建设“国家科创中心”的良好条件。
此外,武汉是长江中游国家唯一中心城市,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要交汇点,战略区位优势突出,内陆开放发展走在前列,承担着立足中游、引领中部、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区域创新功能。
在盛建新看来,武汉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区域创新体系的重大布局,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对于构建科技强国的战略引擎和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根据《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22-2035年)》,武汉将打造全球前沿科技的重要策源地,推动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发机构、创新创业人才在武汉集聚,在优势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争创全球硬科技的制高点。
他介绍,在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将大力发展光电信息、先进制造、大健康三大创新型产业带,培育壮大存储器、航天、网络安全、新能源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生态,挺起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中国脊梁。
他说,未来十年,武汉的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将实现大幅跨越。围绕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武汉将着力推动东湖科学城、国家实验室及实验室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字号”平台落地武汉,这将加速推动武汉创新资源的集聚裂变。
同时,聚焦聚力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大健康、数字经济,冲击万亿目标,打造一批“万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以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突破口,拉动武汉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图片由极目新闻记者李庆摄)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