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王振:上海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有优势有瓶颈

产业政策1年前 (2023)发布 aixure
74 0 0
导读:近日,2021苏州河论坛在上海市普陀区举办。此次论坛围绕海纳小镇建设、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以海纳小镇建设与数字化转型为主题。 上海聚焦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正在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素质之都。作为上海城市素质化转型的试验田,2021年上…

近日,2021“苏州河论坛”在上海市普陀区举办。此次论坛围绕“海纳小镇”建设、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以“海纳小镇建设与数字化转型”为主题。

上海聚焦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正在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素质之都。作为上海城市素质化转型的试验田,2021年上半年,海纳小镇落户普陀,成为全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承载地和先行试验田。海纳小镇的规划范围为3.3个平方公里核心区,近期将启动20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该项目是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承载,将与杭州云栖小镇、无锡雪浪小镇共同构建起创新驱动、数字引领、三镇链接、协同发展的长三角数字化转型新格局,目前已经被列为未来上海建设的七大数字化经济转型示范区之一。

在论坛上,上海社科院副院长、信息研究所所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王振发表了主题为“从互联网时代走向人工智能时代,海纳小镇的机遇”的演讲。

数字化转型将成为“十四五”普陀转型蝶变致胜未来的关键一招,海纳小镇已明确定位将着重于“数字化”产业。王振认为,“在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当中,可更多地关注人工智能。在我们的十四五规划当中,提了七个数字经济新兴产业,我认为,今后影响最大的、最能够对经济形成引擎的、动能的、就是人工智能。”

王振强调,我们在搭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链、创新链时,一定要把握其产业特征。

“一是计算化,也就是现在大家常常提到的‘算法’‘算力’。”王振进一步表示,“二是数据化,关键数据要流动,要形成资源。实际上,目前包括公众数据在内,大量数据还没有流动。公众数据不只是政府部门手里的数据,还包括事业单位、学校、医院、供电、国资企业等单位。因此,现在的突破点就是如何让数据流动畅通起来。”

“三是场景化,人工智能需要算法、算力,需要大数据不断模拟算法,需要场景,场景需要项目,项目需要资金。”王振说,“四是智能化,互联网将万物连接,而人工智能是万物自连,楼宇自连,特别是能源自连。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先进的企业,越来越不依靠人工,几乎是智能化决策、执行,非常精准,这是趋势。”

此外,类人化也是人工智能产业的特征之一。

未来,人工智能将与经济、产业、城市治理、生活等一切相连。王振认为,“对上海来说,人工智能已经被作为重中之重的产业,上海发展人工智能是有优势的,但也面临一系列瓶颈,如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体制机制障碍,包括公共数据开放度低、国企参与低、大力度投入少等,特别是缺乏相关人才。”

王振认为,面向人工智能时代,海纳小镇迎来机遇。首先,人工智能的产品开发、产业化正处于爆发期。同时,机器替代人工的速度很快,产生了更多对于人工智能的需求。

此外,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聚力布局人工智能。“上海早在2017年就出台了相关文件,江苏、浙江、安徽的力度也挺大,能够形成聚力优势,海纳小镇正好介于这个集群优势当中,而人工智能需要集群化才能做好。”王振肯定地说。

记者 吴斯洁

编辑 潘晟

赞助本站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