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美好生活?

人工智能应用1年前 (2023)发布 aixure
47 0 0
导读: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不得不考虑人工智能在人类美好生活的实现过程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最后会不会取代人、统治人。目 前可以确定的是,人工智能无法直接威胁人类文明,无法发展出超越人类的文明。但是,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人类的存在方式,…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不得不考虑人工智能在人类美好生活的实现过程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最后会不会取代人、统治人。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人工智能无法直接威胁人类文明,无法发展出超越人类的文明。但是,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人类的存在方式,以后还将继续改变。所以人类在实现美好生活的过程中,需要人们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正确认识和克服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弊端,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助力人类美好生活的实现。

一、破解人工智能时代实现美好生活的经济发展难题

1.科学研发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动力源于人的需要。人的欲望无限制地扩张,是诱发人工智能风险的主要根源。人的合理需求可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引导人工智能朝着健康、有利于人的方向前进,不合理的需求则会引发人工智能危机,损害人类的根本利益。

因而,人类应树立合理的需求观,科学研发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人类谋求福利。“人类不应该制造他们所能制造的每一种技术产品,而只应该制造那些或是对他们的同胞或是对他们自己必不可少的产品”,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使用,须以社会承载能力为限,以服务人类为根本目的,从而开发和推广绿色人工智能,助力人类实现美好生活。

首先,就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主体而言,应以造福于人类为导向,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人员承担着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建构和操控的重要任务,其创造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还是危害人类,他们承担着根本责任。

他们在创造人工智能之前应对人工智能的正价值和负价值、真善美和假恶丑、经济、政治和伦理道德等方方面面进行评估,科学研发人工智能,杜绝为追求经济效益而罔顾人伦的危险行为。

其次,就人工智能的推广主体而言,应以人们的需求为导向,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需要,不能主观片面地夸大人工智能产品的功能,吸引人们消费。而应从人的实际需要角度考虑,以他们的需求为导向,真实介绍人工智能产品,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最后,就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主体而言,应明确自己的实际需要,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时,人类应注意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不要把自身的精神都寄托于人工智能技术。人,只有在追求人工智能技术便利于人的同时保持自身的独立、自由、个性,才有可能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人类的美好生活,实现人的解放。

2.促进产业融合打造人工智能经济发展的生态体系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在了解自己本国实际情况的同时应抓住机遇,抢占国际技术和产业竞争的新高地,促进多层次产业融合,打造人工智能经济发展的生态体系。

一方面,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的协同创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加快经济发展,是产品服务实现智能化,人工智能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同时经济发展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提供物质保障和经济基矗

同时,提高我国尖端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我国各类产生的智能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创新产业融合体系,形成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新趋势,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打造一个人工智能与产业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另一方面,以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促进多层次产业融合,打造人工智能经济发展新高地。加快 5G 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基础性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和软件工程等产业,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上深度融合。

3.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培养人民的智能技能与知识

人工智能时代,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转型升级,造成了劳动者的结构性失业和技术性失业,给国家和社会增加了就业压力。为了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要求,必须完善人工智能的教育体系,注重劳动者人工智能技能与知识的培养,提升人力资源的就业质量,从而减少失业率。

一方面,注重高校学生的人工智能技能与知识的学习。高校要顺应人工智能发展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办学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开设与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注重学生人工智能技能与知识方面的培养,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降低失业率。

另一方面,重视失业劳动者的人工智能方面的技能与知识和培训。对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而造成的劳动者结构性失业和技术性失业的人员,加强他们的再就业技能的培训,促使他们转型,提升其适应市场的能力,促使其再就业。

二、转变文化理念和治理方式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文化指引

1.更新文化理念树立新时代国家安全文化观

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文化”快速崛起,文化生产和传播的速度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必不可少。在这样的科技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加强自身文化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构筑文化安全屏障,同时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文化”与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全球优秀文化。

一方面,坚持文化发展“和而不同”的价值,接受国外优秀文化。“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根源,打开了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大门,彰显着中华文化自信的精髓。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构建了全球文化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了文化的全球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同文化在相互交流与碰撞中取长补短,寻找文化之间的“和处”,促进了文化融合共通、共同繁荣。

另一方面,提升中华文化的科学性和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前沿阵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文化观念渗透,如享乐主义、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亚文化”的渗透,对我国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而,我们要管理好人工智能网络阵地,同时提升中华文化的科学性和凝聚力,保证中华文化在指导人、引领人中发展主要作用,坚定文化自信。此外,还要揭露和批判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落后性和虚假性,提升人民的鉴别力,增强中华文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巩固我国国家文化安全战略体系。

2.加强文化顶层设计促进文化治理方式转型

迈入人工智能时代,相关的国家文化机构和文化管理部门,需进行人工智能化改革,促进文化业态监管机制的智能化升级,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实现人类美好文化生活发展的需要。

此外还要完善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确立人工智能文化发展应遵循的发展原则,对人工智能推荐算法、人工智能文化进行监管,建立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美好文化生活追求的发展秩序。鼓励和保护人工智能系统、大数据、区块链等尖端技术的研究,推动各种新的人工智能文化业态的发展,为人工智能时代文化领域的有序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跨越人工智能的“资本逻辑”迈向“人的逻辑”

1.立足人的逻辑科学发展人工智能

人的逻辑立足于现实的人,聚焦人类的美好生活需要,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解放。人的需要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因而人工智能技术地进一步发展,不能忽视人的需要,不能损害人的主体地位,需要以人的逻辑引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从而促进人类实现美好生活和人的解放。

2.跨越资本逻辑维护社会公正与稳定

美国、英国、韩国和日本等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聚焦于人类安全、人类福利等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相继出台了人工智能的伦理准则,将人类的伦理准则加入人工智能的研究、设计和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以及社会组织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应以不伤害人类,不损害人类根本利益,保障人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和稳定发展为目标。

经济上,规范人工智能的经济秩序,通过税收等社会再分配手段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政治上,政府需加快信息安全的法治建设,保障信息数据安全,对于私自窃取机密信息的个人和企业以及出卖国家机密的个人追求法律责任。文化上,通过技术手段限制和防止人们沉迷和上瘾于技术世界。

社会上,做好失业人口的统计和安抚工作,创办再就业技能培训班,提高结构性失业和技术性失业人口的技能,促进失业人口的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生态上,利用人工智能加速生态治理,破解治理难题,还人类一个生态宜居的优美环境。

四、总结

面对当前形势政府应当以制定法律为首要任务,完善监管机制,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可持续地发展,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人工智能的设计和制造者也应当以人们的需求为导向,满足人们实际生活中的需要,不能主观片面地夸大人工智能产品的功能,吸引人们消费。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可持续地发展,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赞助本站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