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企业扎堆进入肺结节赛道 千亿市场有望迎资本暖春

人工智能应用1年前 (2023)发布 aixure
76 0 0
导读:王倩(化名)是某省三甲教学医院的影像科医生。11月21日这天,她像往常一样判读CT,屏幕上的软件却在自动扫描断层。随后,病灶部位及诊断清晰可见。这些便利都得益于AI影像走进医院。王倩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自2018年起,她任职的医院先后引进了深睿医疗…

王倩(化名)是某省三甲教学医院的影像科医生。11月21日这天,她像往常一样判读CT,屏幕上的软件却在自动扫描断层。随后,病灶部位及诊断清晰可见。这些便利都得益于AI影像走进医院。王倩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自2018年起,她任职的医院先后引进了深睿医疗、推想科技、联影智能研发的试用产品。AI医疗让肺结节筛查增效一倍。

尤其是在2020年,可谓AI医疗赛道的“丰收年”。

12月1日,深睿医疗通过NMPA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绿色通道的审核,成为国内第二家获得肺结节CT认证AI影像企业。

至此,今年已有7家公司共计8项产品,相继通过NMPA(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AI医疗器械审核。

值得注意的是,据《医疗影像的市场图谱和行业发展分析》推算,2020年我国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将达6000 – 8000亿人民币,其中诊断环节只占20%左右。

面对庞大的千亿市场,AI医疗开局便遭遇寒冬。截至目前,以王倩所在医院为例,所有AI产品均在免费试用中。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没有规模性营收的现状,或许很难在短期内改变。

而上述产品经临床试验后,将成为可供市场使用的成熟产品。那么,AI医疗真的“冬去春来”了吗?

国内AI医疗器械密集过审

今年,国内AI医疗器械“井喷”式过审。仅11月就有三驾马车推想科技、数坤科技、联影智能三家的AI影像辅助产品通过NMPA审批取证。他们分别在肺结节、冠状动脉狭窄、骨折领域实现审批突破。

11月13日联影智能拿到首张CT骨折AI医疗三类证。而首张CT肺结节AI医疗三类证颁给了推想科技。对此,联影智能联席CEO周翔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只是我们赋能临床的产品之一。胸部产品方面我们拿到了欧盟CE和美国FDA认证。此次拿证产品是公司独具特色的一项研发。我们其他几类产品也会陆续拿证。联影智能已完成20余款AI应用,覆盖中枢神经、心血管、胸肺、乳腺、肌骨、淋巴等人体系统。”

首张肺结节CT认证企业CEO陈宽则表示:“我们是唯一一家拿到中美欧日四国认证的企业。因为我坚信成功是没有捷径的。团队创立之初,工程师就全部驻扎在医院。关注医生的诊断细节,结合医生的需求,寻找人工智能可以提供哪些帮助。”

作为医疗企业,“持证上岗”是国家、企业、临床的共同需求。从2017年开始,为推动AI医疗辅助诊断发展,NMPA一直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促进标准化单位落地。

直到今年的6月12日,安德医智旗下BioMind“天医智”才实现“零的突破”,拿下国内首张AI影像辅助诊断领域三类证。其颅内肿瘤MRI(核磁共振影像)辅助诊断软件通过三类医疗器械审批。

三类证下发增速,离不开政策方面的支持。2019年,国家医疗技术器械审评中心先后发出份文件。数据显示,2019年末以来,AI医疗行业密集投入临床试验过程,并递交注册申请。

2020年初,科亚医疗旗下的“冠脉血流储备分数计算软件(CT-FFR)”,乐普医疗的人工智能“心电分析软件(AI-ECGPlatform)”相继过审。而AI医疗真正意义上的爆发都来自CT辅助诊断这个细分领域。

“传统影像技术,需要医生逐个区域,用肉眼甄别影像的每一处可疑灶。”对记者讲述的同时,王倩演示了AI系统的操作。打开AI软件后,系统自动扫描CT影像,并分色标注可疑结节危险程度。同时,针对结节的性质、位置、大孝密度,进行大数据分析。记者观察到,从应用AI系统到显示结果,大约5-10秒钟。

每天上百张的阅片量,让他们早已习惯了“黑暗”。尤其诊断胸部CT时,每位影像医生都要与黄豆大小的光斑作战。作为磨玻璃结节的典型特征,筛查边界不清的3-5mm光斑至关重要。

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年度报告》显示:肺癌居我国肿瘤发病率之首,且死亡率排名第一。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主任朱眉告诉本报记者:“肺癌患者出现症状时,疾病已进入中晚期,进程很难控制。但肺癌患者早期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只能通过CT筛查肺内磨玻璃结节。”

市场需求庞大是中国AI医疗企业扎堆肺结节赛道的主要原因。本报记者发现,包括联影智能、推想科技、深睿医疗、依图医疗、科大讯飞、体素科技、汇医慧影、点内科技、翼展影像、视见科技、腾讯觅影、青燕祥云、杏脉、健培、连心等在内的二十余家企业,布局了肺部疾病方面产品。

另一方面,胸部CT诊断与防疫联系紧密。朱眉坦言:“在CT成像表现上,肺部感染灶与磨玻璃结节极为相似。同属边界不清晰性浸润,且尺寸较校”基于技术相似,不少AI医疗企业走到了疫情防控一线。其中,联影智能凭借“uAI新冠肺炎医学影像智能化诊断全栈解决方案”,斩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SAIL奖(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

千亿市场仍存造血能力缺失的软肋

疫情后,肺部CT检查的重要性进一步放大。肺结节筛查的应用场景,市场需求呈增长趋势。

对新冠的严防死守是中国人在健康方面极度重视的缩影。这种医疗市场的特殊性,让AI医疗探索举步维艰。20年之前,AI医疗大热的赛道,肺结节筛查及眼部疾病筛查未能解决医生的临床痛点需求,AI在识别图片过程中标注的假阳性偏高,不能作为疾病判断的核心参考。

清影医疗CEO、创始人兼技术研发者邹昊认为:“评判AI医疗,应该放到5-10年的较长周期。3类证获批是AI医疗走进平稳拓展阶段的开端。现有技术阶段,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辅助诊疗,但无法替代医生。而且AI的服务质量也是有限的,还需要改善提高。在监管层面、应用层面医院、技术层面、规模化营收层面,AI医疗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邹昊认为:“医疗和技术都是严谨科学的领域。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用人工智能提升医疗有特定进程。资本赋能可以推动速度,但不能省略进程。”

2016年起,国内AI医疗企业迎来了资本热潮。截止2017年,单AI医疗影像涌入的资金就超过40亿元。然而随着AI医疗企业IBM Watson陷入舆论风波,业内开始冷静思考。

2019年,AI医疗行业被资本遗忘。AI医疗企业融资事件降幅超过50%。邹昊解释道:“今年AI医疗赛道成绩瞩目,主要依靠政府方面的大力扶持。这种丰收局面可能会吸引大量资本驻足。但行业内各企业营收情况参差不齐、优胜略汰。针对产业链闭环未形成、造血能力弱的企业,一旦资金收紧,造血能力缺失的软肋会再次暴露。对于已形成商业闭环且实现营收的企业,在政府新政加持下,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企业的成熟度与其造血能力和回血能力息息相关。在成长中,企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陈宽坚信:“AI医疗与传统医疗手段一样。我们享受政策红利后,会思考怎么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帮助社会解决民生问题,帮助国家解决医改问题。企业通过完成公益和商业行为,实现产品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AI企业成长需要政府的深度引导,希望得到国家层面更大力度助力。”

周翔提出:“在政策与社会需求的双重‘刺激’下,尤其在‘新基建’的加持下,以远程医疗为代表的医疗‘新基建’势必加速,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发展迅猛。希望政府在医院信息化方面给予更多支持,针对我们这个初生行业继续提供人才引进和落户、专利加速、企业资质评级等方面扶持。”

深睿医疗CTO李一鸣回应《华夏时报》:“肺结节CT产品是深睿医疗众多影像AI研发之一。肺结节的三类证只是产品研发之路的一个新起点。在未来,深睿医疗A智慧影像产品将涵盖神经系统、呼吸系统、骨科疾并心脑血管、妇女关爱以及儿童生长发育等领域。今年AI医疗的答卷体现了政策对于创新的扶持力度。目前关于医疗AI产品的三类证审评标准陆续出台,预示着行业开始进入一个勃发期。希望未来获得国家更多扶植政策,聚力智慧医疗行业,推动行业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赞助本站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