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了增长停滞阶段,移动领域接下来将何去何从呢?各家也在寻找下一个主流计算平台。5G到来,设备的连接性会有进一步的加强,这正是AR产品重新散发活力的好机会。AR眼镜自诞生起,就是为了人类能更直观地理解看到的世界。
我们走在城市的街头,下一个街口有哪些建筑,目的地该如何准确到达,路口是否有什么车辆安全危险,通过AR眼镜都能直观地展示在我们的眼前。在智能手机时代,苹果可以说成了最大的赢家,但无数人等待着翻盘的机会。AR眼镜有望成为下一个主流计算平台吗?没人盲目自信,但也没人敢放松警惕。
巨头强势布局,但现实应用不如乐观
最近,科技巨头关于AR眼镜的动作频频也让AR圈有些热闹。去年10月,苹果负责AR/VR项目的苹果副总裁迈克罗克韦尔向员工分享了苹果AR产品路线图,预计2022年,苹果将推出第一款头戴式设备,而至2023年,苹果将推出体积更孝可长时间配戴的AR智能眼镜。除苹果以外,Facebook和雷朋母公司也在合作开发可独立于手机的AR眼镜,计划在2023-2025年推出;Snap也正在开发代号为Hermosa的第四代AR眼镜。
国内的IT巨头也不甘示弱,vivo和华为也都有相关布局。在12月举办的OPPO未来科技大会上,OPPO表示将涉足CPE、AR眼镜品类,并展示了旗下首款AR眼镜,将于明年第一季度发布商用版本。从这方面来看,AR眼镜产业似乎正朝着好的方向走去。然而在这热火朝天的另一边,一些企业也透露出了行业的艰难。已经成立10年的Daqri宣布倒闭,ODG、Meta等老牌AR创业企业也相继倒闭或破产…
在硬件上,微软的HoloLens作为AR眼镜中的明星产品,却因为定位为开发工具包而价高偏重,在应用市场上难以适应大多数场景环境与轻松配戴要求。MagicLeap七年研发后的首款产品也跳了票,体验称不上颠覆,过于“朋克”的外观显然不适合日常使用。而且除了美观问题,高成本高价格也将C端用户拒之门外。
因此目前AR的实际应用十分有限,多应用于B端,工业制造、教育培训、智能安防成为主流方向。作为一款移动设备,AR眼镜仍然需要通过PC、手机的协同来获取网络连接、数据存储以及AR应用所需的处理能力。且相较于手机而言,体验感、交互性并没有明显提升,类似打字、游戏等简单交互,手机触屏体验仍要优于AR眼镜。AR眼镜成为大众消费品还需要一些时日。
AR眼镜真正步入正轨,还需要哪些努力?
从一些落地应用来看,AR眼镜带来的便利和高效是得到认可的。但之所以没有大规模普及也存在着诸多原因,导致现在的局面。AR眼镜真正步入正规,还需要一些努力。
1)突破大规模应用的技术难点
AR眼镜技术整体仍处在早期阶段。例如在4G时代,因为传输数率还不足以很好地解决信号延迟问题,人们在佩戴AR眼镜之后偶尔会出现恶心和眩晕等症状。5G落地后,视频传输的高带宽、高速率的特性能够带来流畅不卡顿的内容体验。但随之而来,伴随的5G传输的功耗优化问题是难点。另外,AR眼镜的外观、初始空间定位、追踪精度和鲁棒性、显示设备重量和佩戴舒适度、电池以及应用开发方面都存在种种问题,距离大规模应用仍有较长的道路要走。
2)急需现象级产品进行市场教育
IPhone的出现让普罗大众关注到了智能手机这个产品,苹果创新性推出无线智能蓝牙耳机,之后谷歌、亚马逊、华为等厂商的接连入场也为这一市场加油助力…一个产品市场的火热必然需要一款现象级的产品进行市场教育,来获得消费者的关注从而打开消费市常
3)完善产业链
依据产业链来看,目前AR的上游为芯片、传感器、光学软件、显示屏等元器件,中游为头显、眼镜、手机、车载终端等各类硬件设备,下游则为视频、游戏、工业应用等内容及平台。因此,在产业链相互关联的企业都需要得到发展,才能帮助AR眼镜生态的建立。
AR眼镜未来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2015-2018年,中国AR智能眼镜行业市场规模(按销售额)由0.8亿元人民币增长至55.6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331.1%。未来五年,中国AR智能眼镜行业规模将以53.4%的年复合率持续增长,并于2023年达到472.7亿元人民币规模。技术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市场教育也无法一蹴而就。近期,我们可以看到很多AR眼镜的市场教育和应用。例如万圣节时,深圳欢乐谷举办了AR潮玩节;大兴国际机场应用AR眼镜进行旅客识别和引导等等。AR技术的长足发展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随着5G商用和人工智能的落地,万物互联近在眼前。视频作为核心信息和功能载体的移动互联网新入口视联网,也孕育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生态。视联网加速发展下,将有利于AR眼镜产业的成熟和升级。伴随智能硬件的不断升级、应用生态的蓬勃发展、大众认知度的不断提升,相信AR智能眼镜行业会迎来快速爆发的一天。
责任编辑: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