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外衣”不一般,揭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背后的“黑科技”

空间技术1年前 (2023)发布 aixure
60 0 0
导读: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飞船顺利入轨后,采取径向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方式,将3位航天员送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开启6个月的太空之旅,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任务转入建造阶段以来的首次载人任务正式开启。 神舟十四号是由…

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飞船顺利入轨后,采取径向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方式,将3位航天员送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开启6个月的太空之旅,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任务转入建造阶段以来的首次载人任务正式开启。

神舟十四号是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抓总研制的第23颗航天器,也是神舟系列飞船第9次执行载人航天任务。

创下多个“首次”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将创下多个“首次”

神舟十四号是中国空间站任务转入建造阶段后的首次载人任务。

神舟十四号与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将首次迎来其他航天器(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访问”,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亲身见证并推动中国人的太空家园“越建越大”。

神舟十四号将在太空迎来神舟十五号飞船对接空间站,首次实现两艘载人飞船同时在轨。

神舟十四号将首次实现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

神舟十四号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将同时在轨驻留,6名中国航天员齐聚太空,见证逐梦太空征程上的新奇迹。

值得一提的是,神舟十四号作为神舟十三号的应急救援飞船,于2021年8月进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创造了待命长达7个月的纪录。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首次开展“北京-酒泉”远程发射场巡检工作,验证了“一船发射、一船待命”模式有效,将有力支撑神舟飞船“一年两艘”常态化发射需要。

冷暖控温护飞天

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起,我国航天员要实现常态化长周期在轨驻留。

作为神舟系列飞船抓总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科研人员为了保证任务进行与航天员安全,开展了大量技术攻关,突破了长周期大温差下的舱体温度控制等难关。

与以往不同,在空间站建造阶段,神舟飞船径向对接的模式与空间站组合体飞行姿态的任务特点,会使飞船被其他舱体持续遮挡,造成飞船长时间处于太阳无法照射下的极低温度环境下,最低温度甚至低于零下100摄氏度。而当空间站处于某些构型时,飞船的局部区域又会持续受到太阳辐照,最高温度超过100摄氏度。外部极端的高低温环境,对于航天员的健康和飞船设备的正常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

针对这一控温难题,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工程师们利用宇宙空间以热辐射为主要热量传导方式的特点,突破了飞船外避热控涂层光热性能选择性设计与调控、热控材料空间稳定性设计与大型复杂结构界面结合控制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造阶段的神舟飞船家族们设计并研制了一款神奇的控温外衣低吸收-低发射型热控涂层。

低吸收,顾名思义就是涂层材料自身具有较低的太阳光吸收特性,可有效减弱太阳辐照导致的温度升高。低发射,则是指涂层具有较低的红外发射率,可有效阻隔飞船内部向外部深冷环境的辐射漏热,避免舱内温度的不断降低。同时,工程师们根据飞船结构、功率及空间热环境特性,对吸收及发射性能进行特定的设计,形成的控温外衣可保障神舟飞船在长期的极端高低温外部环境下,依然能够让舱内处于适宜的温度范围。

在神舟十三号执行任务的6个月的时间里,五院科研团队不断进行在轨温度监测,获取了飞船飞行期间的整个舱内外温度数据。在超过200摄氏度的大温差与长期低温以及强辐射的空间环境中,飞船的舱内环境温度能够始终控制在18至26摄氏度,为航天员营造了舒适的温度环境,新型控温外衣也经受住了长达半年的在轨考验。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稳稳落地时身披“金甲”,那正是神舟飞船新型热控涂层返回地球时,与大气层高速摩擦后氧化烧蚀后的样子。虽然涂层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已不再完整,但是在它的护佑下,神舟十三号乘组开创了中国航天员在轨最长时间的纪录。

“十三十四接续行,一生一世护飞天”。现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再次身着神舟飞船新型热控涂层外衣开启空间站任务新征程,继续呵护航天员温暖,守护航天员安全。

赞助本站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