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Space X 投资人:美国亿万富翁为何争先要做太空竞赛?

空间技术1年前 (2023)发布 aixure
51 0 0
导读:采访|泓君 文字|王晶 美国时间 7 月 20 日,蓝色起源创始人杰夫贝佐斯与三名旅客,乘坐蓝色起源飞船新谢泼德号飞往太空,这三名旅客分别是他的兄弟马克贝佐斯、一名 18 岁的荷兰少年奥利弗戴门,以及一位 82 岁女飞行员沃利芬克,后两者是历史上进入太空最…

采访|泓君

文字|王晶

美国时间 7 月 20 日,蓝色起源创始人杰夫贝佐斯与三名旅客,乘坐蓝色起源飞船“新谢泼德号”飞往太空,这三名旅客分别是他的兄弟马克贝佐斯、一名 18 岁的荷兰少年奥利弗戴门,以及一位 82 岁女飞行员沃利芬克,后两者是历史上进入太空最年轻与最年长的人。

而在贝佐斯飞向太空9天前的7月11日,维珍银河的创始人理查德布莱森就抢先一步,搭载旗下公司维珍银河的“太空船二号”,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飞行,抵达太空边缘,并体验了 4 分钟失重的感觉。这一成功“升空”的举动也让维珍银河的股价大涨。

贝佐斯曾在2019年接受《太空新闻》采访时称:“维珍银河最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他们目前还没有飞越卡门线。”这一次,他们没有冲破卡门线依然是太空领域讨论的热点。

Space X创始人伊隆马斯克虽然还未亲自进入太空,他曾宣称将在2030年开启火星移民计划。而不同于蓝色起源和维珍银河的太空旅行商业模式,SpaceX通过NASA以及全球范围的订单、发射星链卫星等方式已经实现了商业盈利,也是太空赛道中公认的技术实力最强的玩家。

美国三大亿万富翁都心怀进入太空的梦想,在这一赛道中竞逐,催生了美国商业航天的创业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资本的涌入,本期我们来聊一聊美国三大商业巨头的太空竞赛,商业航天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太空领域如何实现商业化?人类是否正在进入新的太空纪元?

本期嘉宾:张璐 Fusion Fund管理合伙人,SpaceX投资人

以下是部分访谈精选:

理查德布莱森:

公关天才、冒险家、资本运作高手

《硅谷101》:你有去看维珍银河现场的发射视频吗?

张璐:我有看,大家关注度还挺高的。很多人对理查德 70 多岁做这个探索,有很大敬意。

图 | 维珍银河公司创始人布兰森(右三)与其他5人在7月11日升空 (来源:AP)

《硅谷101》:这次对维珍的一个争议点,是离太空的距离,即能不能最后冲破卡门线,这次维珍离国际上公认的卡门线还差 14 公里?

张璐:是的,在前几次测试飞行中,最高能飞到86千米,卡门线是100千米,所以还差了一些。这也是贝佐斯之前评论维珍时讲的一点,没有过定义上的卡门线,所以不算真正的航天飞行。

《硅谷101》:但是过了美国卡门线(80千米)。

张璐:他们确实有4分钟的失重的感受。在悬窗里看地球,会逐渐看到地平线由直线渐渐变成我们想象中的太空,看到曲线,但时间太短了。之前讨论时一位嘉宾的比喻非常恰当:相当于去海边开了一圈车,但并没有下车观赏大海的风景。而真的SpaceX载人航天,是让你到海边,去海里享受一段时间再回去,还是有较大区别。

维珍本身是个 To C 的市场,他要做的太空旅游也不是严肃的太空探索,而是让更多人能进行个人体验的太空旅游,甚至可以看作一种高端娱乐项目。从这个角度,它可以被定义成是一个旅行角度的太空娱乐项目。

《硅谷101》:之前也没有人做过太空旅游。

张璐:实际上,现在是贝佐斯和理查德竞争最激烈的一个地方,因为贝佐斯那边的蓝色起源,也非常想做这个市常

《硅谷101》:现在维珍的票价是 25 万美元一张,你会买票进行太空体验吗?蓝色起源未来打算如何定价,他们是否有宣布?

张璐:对,贝佐斯前阵子做了一个拍卖,这次发射的拍卖价格是 2800 万美金。那SpaceX每次送一个宇航员上太空的价格基本上是几千万美金的量级。

图 | 贝佐斯与三名旅客7月20日成功升空后返回

从价格的角度来看,维珍的价格非常吸引人,25 万美金就可以体验短暂的太空穿越的感觉,而且看完那个视频,我也有点动心。

我会想选SpaceX的太空航程,但在SpaceX还没有机会让普通人甚至是科技圈的人接触到时,我也会考虑理查德短暂的尝试。当然,我非常希望维珍可以尽快把逃逸系统增加进去,否则我会在安全角度上有很多担忧。

《硅谷101》:火箭发射是失败概率很高的,马斯克最早做SpaceX 时,前三次火箭发射都失败了,维珍的太空飞船安全性如何呢?

张璐:要看什么阶段。火箭发射看起来危险性比较高,有很多失败的案例,处于技术不停完善过程中。

对于维珍,我是希望有逃逸系统,但现在它具体的技术成熟度,还要打个问号。虽然这次发射成功了,但是并不代表到了可以重复、大规模商用的阶段,还需要很多数据的验证。当测试数据很稳健时,会和平时坐飞机的安全性是差不多的,但危险就在于,如果一旦出事就是大事故。

《硅谷101》:他们公司还有过成功载人上去的历史吗?我印象中是只有一次。

张璐:我记得好像只有一次测试,他们之前还出过一次事故。我很佩服理查德的勇气,他也是用这个方式去让那些买了它票的这些乘客去增强信心。就身体素质层面,他一个 70 多岁的人,也可以承受这几个 G 的压力,进入到太空失重这个过程,也是向大家展示他对自己公司航天技术的信心。

《硅谷101》:逃逸系统涉及各个环节,所以成本还挺高的。

张璐:是,这就是为什么SpaceX 发射过程中,着重强调了逃逸系统的技术的先进性,这部分技术非常关键,而且成本比较高。

维珍这次发射没有逃逸系统,一方面可能是技术限制,但更重要的是成本的考量。25 万美金的票价是不足以覆盖成本的,我之前看过一些基本的财务数据,可能每个人 40 万美金以上,才可以勉强覆盖他们的发射成本,还不算盈利空间。

这也是商业模式对技术限制。SpaceX和蓝色起源有很多 To B 的成分,来自工业界的应用和订单、军方订单的投入很高,对安全性要求很高,但对价格没有那么敏感,所以相对利润率会很高,就有能力可以进行这方面技术投入。维珍针对的市场就是 To C 的泛大众的太空旅游,所以可能在技术、安全层面上的投入,在初期就不会那么完整,真的出现大的问题之后,才会进一步投入。

《硅谷101》:我觉得公司和创始人的性格也非常相关的,理查德布莱森就是一个公关天才,天生的冒险家,他之前的成功尝试也建立在自己很强的公关能力上,比如他会为了宣传自己的婚纱店的,把自己打扮成新娘,可能还有一些大家比较看不上的宣传方式。他骨子里也有一种冒险精神,比如他想坐着热气球跨过大西洋,非常惊险,差点死在了海上。

图 | 理查德布兰森与人打赌“失败”,打扮成空姐将为乘客服务

张璐:对,所以看他的人生,会觉得他活得特别肆意妄为,他是做唱片起家的,算是文艺青年,后来转行开始做航天,所以他有一种非常强的嬉皮士的感觉。

《硅谷101》:说到嬉皮士的这种特质,他也吸引了一批和他性格相似的顾客。伦敦广告公司的CEO贝蒂在07、08年时就觉得自己要成为第一个买维珍银河太空旅行票的人,他自嘲说,买维珍银河票的人,都是没有自知之明的傻瓜,而他买票的一个原因是,他就是要离经叛道。

张璐:很有意思,维珍航空的航班的设计,包括飞机上戴安全带视频做的也非常有创意,可以看出,理查德就是一个梦想家和冒险家,他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并且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这种性格就比较偏执、有韧性。

图 | 理查德布莱森 图源:Sky News

《硅谷101》:这点也很像他的妈妈,他妈妈也是个冒险家,曾经还女扮男装包裹滑翔伞飞行员。他的妈妈也是鼓励他,自己要冒险,理查德也在自己的自传《Finding My Virginity 》附录里面列出了他75次差点自己丢掉性命的冒险体验。

张璐: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拥有很有趣的公司,只是对于一些商业规则来讲的话,确实是一个打破者。

《硅谷101》:维珍最开始业务非常杂,包括移动、理财、**、图书等等。维珍最早的太空船 1 号是从伯特鲁坦(世界民间航天领域开拓者)和保罗艾伦(微软联合创始人)手里买下来的,也不算是自己研发的东西。

张璐:他们收购之后进行了大量资本投入,最早还拿了很多中东那边的钱。中东的投资商投入大量资本之后,要通过维珍建立合资公司,最后上市也是非常典型的资本运作,所以他不止是一个非常会营销的天才,也是资本运作的天才。但是技术层面上,确实维珍航空也不是原创的技术。

《硅谷101》:现在SPAC热、维珍热都和太空热联系起来了,但我看见有消息他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出售了原始股份的12%,怎么看这一出售股票的行为?

张璐:出售股票是为了套现,但他套现一定不是为了个人享受,也不只是单纯为了套现,我相信套现的一大部分钱会投入到公司发展中。所以我们会看到价格震荡,他可能也希望上市之后,通过资本的合作把价格拉高,在高点套现之后再投入到公司里面去。他们公司的现金流非常有问题。

维珍银河、蓝色起源与Space X

技术哪家强?

《硅谷101》:除了维珍太空船 2 号的发射以外,另一个讨论很热的点是它的股价波动很大,也是被华尔街做空最多的股票。大家有两点质疑,一是未来票价是否能覆盖成本,二是维珍的技术能力没那么好。

张璐SpaceX 、蓝色起源、维珍三家中,维珍的技术能力确实是最差的。SpaceX 的技术比蓝色起源要好很多,蓝色起源又比维珍的技术好很多。

现在维珍在整个盈利的故事里,讲得是另一个大的市场:点对点的超音速飞行。这个市场确实规模非常大,有1800 亿,但蓝色起源也在看这个市常同时,像波音这样老牌的一些航空公司,也有更强的技术实力。

图 | 从左到右分别是蓝色起源创始人贝佐斯,SpaceX创始人马斯克,维珍银河创始人理查德;图源:NewYork Post

这也有点鸡生蛋的问题,如果航天公司可以和军方合作,获得很大的军方的订单,就相当于预先有了很多资源的投入帮助发展,SpaceX 和蓝色起源在早期得到很多航空航天局或政府方面资助,他们那边很多人才实际上是从航空航天局过去的。

在初期,政府给的订单都是几亿美金起,这些资金到位之后,就可以不通过资本市场上的运作。SpaceX和蓝色起源这两家都在延迟上市,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现金流。但对于维珍,因为技术不够先进所以拿不到政府订单,所以就更没有资金去投入,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现在通过二级市场资本市场的运作,获得了大量的现金。我担心的是,获得了资本之后,它去做的实际上还是那一套,在市场营销上花了大量资金,到底有多少钱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去,以及吸引的人才的质量如何。

这个行业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很少,和人工智能或IT人才相比,数量非常少。在人才的争夺层面上,维珍也无法和 SpaceX 和蓝色起源竞争。

维珍的人才还是依托于以前维珍航空的人才,再加上一部分航天的人才,来做设计。这也导致它在进行太空探索的思路,实际上是航空的思路,而不是像 SpaceX是一个航天产业的航天人的思路。(注:航空指人类在大气层中的活动,比如我们坐的飞机、直升机,都是航空;航天是指人类冲出大气层探索宇宙的活动,比如火箭发射)。

蓝色起源关键期:

贝佐斯辞职亚马逊对阵马斯克

《硅谷101》:贝佐斯选在今年的 7 月 20 号,也就是阿波罗登月的日子发射火箭。因为他外祖父是之前美国APAR的高级官员,贝佐斯五岁时就对太空产生了兴趣,在高中的毕业典礼上,他也谈了关于太空殖民的事情。你觉得这次贝佐斯的蓝色起源的发射亮点是什么?

张璐:一方面会过真正的卡门线,是实际的太空飞行。二来技术路线和维珍不太一样,它其实是垂直起落,所以让大家看到了另外一种技术路线。另外它To B,To C 都做,除了政府和工业界订单,也想重点做太空旅游这个市常

所以大家也可以比较一下贝佐斯的太空旅游体验和理查德的,哪个更有吸引力。在价格层面上,短期一定是理查德的更有吸引力,我不相信蓝色起源会把价格定得如此低,完全没有商业盈利空间。但另外一方面,蓝色起源的逃逸系统技术已经很完备。

《硅谷101》:维珍是一家做太空旅游的公司,但蓝色起源除了太空旅游,还会有其他比如火箭发射、空间站的对接这样的目标?和 SpaceX 的区别又是什么呢?

张璐:蓝色起源其实很想做火箭发射、空间站、载人各方面,也在一直和 SpaceX 竞争航空航天局以及其他各方面的订单,只是比起SpaceX,它在技术层面上确实还差一截。

所以蓝色起源在亚轨道飞行或运输上,估计会有一定的竞争力,但短期内真正入轨,包括太空战的对接运输,很难和SpaceX竞争,尤其是 SpaceX 在成本控制上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之前看到专家的一个很形象的解释,SpaceX 的技术,相当于让一支铅笔飞跃过帝国大厦的顶端,然后再回来,最终非常准确降落在一个火柴盒大小的点上,从这个比喻可以看到技术难点有多大。对蓝色起源来讲,相当于是让铅笔垂直上升到30 层楼高,再垂直降落下来,虽然也是落在固定的那个区域和点,但大家可以看到技术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蓝色起源是希望在这方面进行竞争,只是他们在技术层面上还需要更多推进。

图 | 贝佐斯(左)和马斯克(右) 图源:高度传媒 Rise Media

我最近可能会投的一个项目,创始人就是之前蓝色起源内部比较核心的员工,他已经离职,然后再做一个新的项目。我们也有聊到内部的文化差异。

SpaceX的一个文化特点是容错能力比较强,之前几次火箭发射失败之后,马斯克并没有把负责人全部裁掉或追责,就算几亿美金被炸掉,他还是愿意持续投入,他更倾向于以解决方案为导向,在不断试错过程中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这对创新来讲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民营企业在航空航天探索上技术发展这么迅速,但国家层级上尽管人才和资本资源投入很高,速度却比较慢,就是因为容错度不一样。

但是在蓝色起源,有内部人士跟我提到,推动创新和试错,都是非常困难的,贝佐斯还是希望保证成功率。

《硅谷101》:蓝色起源公司的吉祥物是两只仰望星空的乌龟,他们的信条是“慢就是顺,顺就是快”。他们相信一切事情要慢慢做,做顺了就会变得快。SpaceX的企业文化就是“埋头苦干、辛勤耕耘”,他们是强调速度和试验,在发射以前,去检查每一个关键部分有没有问题。两个公司还是非常不一样的。

张璐:企业文化和做事方式逻辑会形成一个圈,即使是同样的人才,在不同的企业文化和上层资金导向下,也会完成不一样的技术结果。贝佐斯执掌亚马逊这些年,是一个非常称职和成熟的企业家和上市公司CEO,也和他的性格特质有关,他对风险承受的能力和容错率比较小,亚马逊的企业文化也是这样。但马斯克一直以来就是个梦想家、创新者,但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上市公司CEO。

所以蓝色起源的创新速度确实比 SpaceX 差很多的,另外,他们初始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人才,现在逐渐有一些人才的流动,这也是个问题。

《硅谷101》:贝佐斯一直向马斯克和维珍竞争,今年 4 月份,NASA把一个登月合同给到了SpaceX,现在蓝色起源向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发起了抗议书,理由是NASA给了 SpaceX 修改报价的机会,但没有把机会给蓝色起源,听上去还是有道理的。

图 | 贝佐斯(左)和马斯克(右) 图源:高度传媒 Rise Media

之前马斯克也好多次这样去抢其他公司的订单,现在贝佐斯来和马斯克竞争这个合同。他们这么努力的原因是,这个合同金额价值 29 亿美元,是一家比较大的中型互联网公司上市的募资额了。最近有消息说贝佐斯辞任了亚马逊的CEO,这和他想去蓝色起源造火箭,以及对SpaceX 的抗议有没有关系?

张璐:他辞职也是因为想专注于蓝色起源,蓝色起源现在处于非常关键的商业节点,主要竞争对手 SpaceX 在快速大规模商业化。蓝色起源的技术也成熟到了商业化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不能快速进入市场获得潜在客户认可的话,就太晚了。

现在抗议NASA的这个合约,一方面确实金额数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也想稍微拉一拉SpaceX,让它跑得不要那么快。

《硅谷101》:有趣的是,贝佐斯的登月器是蓝月,这次马斯克发了一张蓝月的图片,然后把蓝色登陆器改成了一个蓝气球,可能在暗示它的技术是个气球技术。另外,网上流传很广的是维珍发射时马斯克跟布莱森的合影,而贝佐斯在公开场合祝贺了,但没去现场,有点站队的意思。

张璐:对,现实层面来讲,维珍和 SpaceX 没有直接竞争的,针对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市场,有完全不一样的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所以马斯克站队也是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再加上以他们两个的性格,可能也比较聊得来。贝佐斯的蓝色起源又做 To B 又做To C,所以和维珍以及SpaceX都有竞争,最主要的还是商业利益层面上的纠葛。

《硅谷101》:之前贝佐斯是上市公司亚马逊的CEO,还会有股价方面的顾虑。之前,蓝色起源其实很少对公众披露信息,包括这次发射也没有安排任何媒体的采访计划,是非常低调的。这和马斯克的风格很不一样。

早年,有人在国家公园附近听到了一些爆炸声,流传出了各种谣言,蓝色起源才去披露一些信息;他们的飞船炸掉了,一直是NASA的监管要求他们才去披露。这和马斯克是非常不一样的,马斯克最开始做火箭时他就直接把一个特别高的火箭运到现场,吸引了很多人围观。当时,NASA也没有邀请马斯克去演讲,他自己就冲到讲台上讲起来了。

他们这么多年的相互呛声,跟你说的蓝色起源,最近人才的流失可能有关系。

你觉得像马斯克跟贝佐斯的竞争,除了轨道业务的竞争,还有其他业务方向上的竞争吗?

张璐:贝佐斯非常想做的一个项目是类似于 SpaceX 的星链项目,大家理解的星链是卫星信号、手机信号永远在线这样的直接应用。更广泛的概念是,在未来建立一个太空中的AWS(云计算平台服务),可以让地球上的个人机构和企业都有机会通过网络及时获取太空中信息、进行宇宙间的点对点网络传输和存储,是非常宏大的未来的星链网络技术。

AWS 是贝佐斯的亚马逊做的,所以他当然也有动力和雄心,想把网络探索拓展到太空中去,但每一步都比 SpaceX 晚好几年,在技术层面上和商业化上都有延迟。

贝佐斯和马斯克曾经也有探讨过合作,但最终不欢而散,之后两个人就经常互相呛声,这种亿万富翁之间的太空探索的竞争,非常有意思。

这些亿万富翁在获取了海量财富,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资源垄断之后,确实有义务也有责任来代表人类进行一些更高更远的探索。如果有一天,技术发达到会替代人类完成很多工作时,我们人类的未来就是星辰大海。

Space X的造血机器:星链

《硅谷101》:刚刚聊了维珍和蓝色起源,接下来我们聊一下 SpaceX,你也是 SpaceX 的投资人,可不可以介绍一下当时为什么会做出投资的决定?

张璐:我是在17、18年连续两次投资的。我们投资SpaceX是因为在商业航天这个领域,它是最接近商业化的阶段。

我们也看过很多其他公司,最后结论是,其他的小的火箭发射,纳米卫星发射公司很难和SpaceX竞争。这个领域本身的特点是,需要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一旦建立起竞争壁垒之后,技术门槛会非常高。我在18年投资 SpaceX 还是有非常大风险的,但投完之后就发现19 年技术进展越来越快,NASA合约也非常好。

让我下定决心投资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星链项目。当时第一反应是,将来可以结合太空中的AWS,他们说就是这样。这让我看到更广阔的市场范围,火箭发射虽然听起来非常难,但这么多年各国政府都已经做过的载人航天,现在是由民营企业来做,是有很强的产业和技术基础的。

星链这个构想本身是全新的,未来发展空间也是巨大的,再加上依托于Space X的火箭发射能力,星链的起步会非常快速。现在也验证了我们当时的预判。

2020 年开始,SpaceX每年通过星链项目的订单数就到了几十亿美金的规模,同时星链项目有 To B、To C、 To G,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在这个领域,现在没有人可以直接和它竞争,就是个内部造血机器。

然市场上有些流言是说他们近期会把星链项目剥离单独上市,我们了解到是并不会的。一方面由于特斯拉的经历,马斯克对上市非常排斥,上市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金融监管。另一方面,对SpaceX来说,星链可以吸引大量的资本,可以帮助SpaceX在高成本投入的载人航天上有更多资金储备。

所以从19年开始,公司盈利的比例大规模提升,融资的速度开始逐渐放缓。上一轮融资时,公司的估值非常高,因为市场的需求太强烈,他们实际上拿到的金额,是他们可以给出去的6倍之多,最后不得已砍了很多份额。之前每个季度他们都会说要新融资,但现在间隔时间都比较久,也是公司在内部造血能力层面上得到了提升,很重要的贡献就是星链项目。

《硅谷101》:是的,在To C领域,我看已经有一些博主分享视频,就是关于在美国不同地区使用星链,测试信号传输的速度。

张璐:预计是到今年九、十月份,第四季度就会覆盖大部分北美地区。

图 | 星链计划示意图

《硅谷101》:To B 是对哪些公司呢?

张璐:很多基建和化工等大型生产公司,所在的地域是相对比较偏远的。现在主要是偏远地区运用比较好,但未来和 5G、6G的配合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相辅相成的技术路线。

《硅谷101》:除了星链,SpaceX其他的盈利方式是什么呢?

张璐:火箭发射基本上SpaceX主导了市场,政府层面的订单数大,在商用火箭领域,SpaceX占据了80%市场份额,所以基本上现在要发射卫星,成本比较低的选择就是 SpaceX,它不止给自己发卫星,也给别人发,也可以顺便给自己发,这也是可重复使用的,重复使用的成本比单次要降好几倍。

另外载人航天这部分,它和NASA开始合作之后也会接全球订单,并不是定向只跟美国政府合作。而且最早开放给民众可以进行航天和月球之旅的也是 SpaceX,只是价格比较高。他们在未来可能会有专门服务于亿万富翁太空之旅的 VIP 行程服务。

人才离职,美国开启太空创业潮

《硅谷101》:SpaceX应该是第一个以个人力量把火箭发射上太空、第一个进入轨道、第一个和国际空间站对接的民营公司。

张璐:第一个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民营公司。

《硅谷101》:它还是第一个能发射卫星的民营公司,应该也是第一个使用火箭回收技术,这是NASA都做不到的,SpaceX 的技术实力非常强,也突破了很多前所未有的突破。

张璐:是的, SpaceX 的人才非常多,马斯克像是Space X的精神领袖,他也确实推动了整个公司的成功,但除此之外,它背后的人才储备是非常惊人的,和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如谷歌、Facebook相比, Space X 的薪酬水平相对偏低,但却吸引了最一线的人才。

图 | 伊隆马斯克

我的一个好朋友和我一样在达沃斯那边做全球青年领袖,是一位女性,她20 多岁时加入了 SpaceX,后来成为技术部门最核心的高管,在那里工作了十几年。

她和我聊,能感受到,那里聚集了一批对航天探索非常有热情的技术家、工程师、企业家,所以大家在那里的投入,不是以现实收益为目标的,这样的公司文化确实能让民营企业有动能去探索和突破其他公司做不到的事情,甚至是国家倾尽全国之力、资本和资源的力量也不能完成的。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看到公司每年的进步和变化,大家需要正向反馈来验证探索的正确性。之前美国航空航天局有很多这方面人才,后来政府削减预算,虽然这些人才还可以留在NASA,但是他们能做的事情也非常有限,很多人才也流失了。也就是在那时,SpaceX成立,马斯克投入大量资本,许多人才被吸引了过去。

《硅谷101》:那时是SpaceX崛起的关键点,奥巴马因为NASA已经很久没有创新,所以就砍掉了NASA的预算,理由就是支持民营航空的发展,要把太空探索变成近地轨道的探索。那时民营航空比较亮眼的公司是马斯克的 SpaceX,NASA给了16亿美元的合同。

当时美国的登月英雄阿姆斯特朗等都站出来反对奥巴马的计划,所以当SpaceX发“龙飞船”的时候,马斯克的压力非常大,“龙飞船”这个任务的成败直接关乎了整个太空行业以及白宫计划,后来龙飞船成功了,SpaceX的订单也来了。

图源:PeraPera

张璐:政府的很多战略政策以及资本投入,是这些科技创新的催化剂。

在美国,政府的决策不可能成为一个技术创新的原动力,原始动力一定是产业本身的发展,根本上是商业航空航天领域在快速崛起,政策上起到了推动加速的作用。

《硅谷101》:对,除了资金上的支持,NASA在削减预算以后,人才也流向了这些美国的民营公司。

张璐:这些人才到了那边之后发现,一来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二来很多构想得以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三来这个平台有更大的容错空间,所以可以进行更多的探索,人才的凝聚力是一层加一层的。

我朋友去的时候,她还很年轻,她有很多的选择。但是后来她发现这个领域,这个公司聚集了这么多优秀的人。是选择一个更高薪的工作,还是跟世界上他觉得这个领域最杰出的大脑聚在一起,去完成一件伟大的事情?那当然选择后者,我是她,我也会选择后者。

她现在是在考虑离开 SpaceX, 因为她觉得SpaceX已经成功了,她要去做下一件非常具有挑战的事情。

《硅谷101》:之前NASA的一批人慢慢流向 SpaceX,少量流向了市场的其他民营公司。现在SpaceX和蓝色起源慢慢壮大以后,他们的人才可能又会再流出去创业或者做其他专业领域相关的事。

张璐:因为我是投资人,很多员工离职之后创业也会来找我。去年发射成功之后,有很多 SpaceX 内部的人员,比如专门负责 3D 打印部门的主管出来做一个相关方向的创业公司。那么可能将来他最早的一个客户就是SpaceX,相当于通过SpaceX逐渐推动了太空科技的生态发展。

这个生态里不只有载人航天、发射,还有各种服务和技术需求。那些从SpaceX和蓝色起源离开的人才可能是这方面探索最合适的人选,因为他们知道这个产业需要什么,也可以更轻松获得老东家的支持。

《硅谷101》:我听说,在美国的莫哈韦沙漠里面,有很多太空产业链条相关的人,比如火箭的涂料就细分到了每一个产业环节,每一个工业的部件都有一些团队去做。从这个角度来看,整个太空产业链可能会大爆发,这还是蛮让人兴奋的。

张璐:是的,我们也是从去年开始,增加在整个太空科技产业上的投入。首先是这个产业趋向成熟生态的建立,二是有许多人才离开公司创建新的企业,这就像最早硅谷的起源一样,仙童这批人的离开的,后来会看到,微软或谷歌等人才的离开创建新公司,这是非常良性的循环和趋势。

图 | SpaceX飞船 图源:HIGHXTAR

莫哈韦沙漠实际上也是非常活跃的一个小生态,刚刚提到的星链,卫星发射到了太空中会越来越拥挤,比如说变轨、管理、带回受损卫星等等服务在太空中都需要,这和在地面上处理车辆是一样的,只是说技术难度更高,这些都是创新的领域,也是一些公司现在在进行的探索。

《硅谷101》:我之前还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就是他们在地球上造了一个生态,在这个生态里面模拟月球或火星的环境,把地球植物挪过去,看看能不能在太空里做一个类似于地球生态的微循环,这个项目最后失败了,但是他们是在很认真思考,以后我们要怎么样在月球或火星建立旅馆这样的事情。

张璐:我们还是有机会看到我们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的。当然,技术发展的速度也很难预测,在我们这一代人活着的时候,能够看到我们对火星的探索,还是非常让人兴奋的。

《硅谷101》:关于美国的整个太空企业是怎么起来的?我其实可以给听众们推荐一本书,叫做《下一站,火星》,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写的。关于整个美国,这三家公司的起源,从创立到最后是怎么做出来的,都非常详细,故事也很好看。另外,我跟张璐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反复提到了很多关于星链项目的话题。那我们之前的节目也做过一期关于星链的讨论,有兴趣的听众,可以去看我们以前的节目。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期节目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赞助本站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