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动点科技
作者|黄尘
编辑|Steven Lee
实现人工智能的快速商业化落地,离不开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建设、健全的算力体系以及产学研各界的紧密合作。回顾过去每届大会,人工智能的定义都在被重复刷新,正如科学就是要打破人类认知的局限,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没有唯一答案。
在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元创力论坛上,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高合汽车整车智能副总裁李谦,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实验艺术学院院长及教授邱志杰、商汤科技董事长兼 CEO 徐立分别发表了精彩演讲,激荡创新思维的花火,为产业发展贡献灵感。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AI 如何助力实现我们希望的未来
当今世界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世界,想要实现《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 17 项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科学技术的助力。
人工智能作为当前最重要的科学技术之一,很好地契合了联合国此前一个报告中 4 个杠杆作用在 6 个支点上来加快实现可持续上的目标。4 个杠杆分别是治理、投入、参与和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发挥作用的支点:第一是人类的福祉和它的能力;第二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第三是能源的去碳化和公平的获得;第四是粮食系统和营养模式的改善;第五是城市化;第六是气候变化。
人工智能作为目前的重要技术,要发挥技术杠杆作用。今天讲的基础设施已经不光是水电气,更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近年来大模型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种通用化的模型,是未来走向智能化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但是基础设施还涉及到算力,超级计算正向智能计算发展。从算力、算法上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已经呼之欲出,而且正在加快建设并开放共享。
从城市化角度来讲,智慧城市是集各个方面数据应用的集大成者,它包括了数字交通、智能家居、数字社区、数字金融等,如果将其统一成一个真正的智慧城市平台,AI 大有用武之地,这方面需要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起来。
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件事上,要把 AI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优先的应用领域来开发,围绕着可持续发展的 17 个目标,实施部署我们自己的应用系统。
而针对 AI 伦理,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3 个国家共同通过了关于 AI 伦理的建议书,这被认为是未来 AI 治理的基石。那么将来对 AI 的合规性的治理应该植入到 AI 的平台里去,让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成为可信任、可靠、可解释的 AI,这需要我们做很多重要的技术突破,然后还要强化 AI 的学习能力,只有 AI 不断学习才有真正的生命力。
最后,龚克希望广大 AI 业者能瞄准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来部署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未来医疗,AI 让医院再进化
在世界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步由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发展到今天的智慧医学。目前在整个疾病整治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对于医院来说,首先需要建一个全感知、全连接、全智能的新型的 IT 设施,使其满足三个需求,第一智慧服务,提升患者的体验度;第二智慧医疗,提升医生感受度;第三智慧管理。
瑞金医院当下已经实现了精准预约、预问诊、电子病历和智慧急救,未来的瑞金医院进一步提升的方向在于患者的无感知就医体验,通过智能陪诊、智能分诊,帮患者节约大量的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疾病诊治效率。
在提升医生工作效率方面,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数字人、3D 打英多模态融合、5G 等技术相互交融。医生对人体的理解更深入,对疾病才有更好的诊断,技术在这里为医生的看诊节约了大量时间。
未来,瑞金医院还要向无纸化、无感收费、无感支付等发展,做到健康管理的全周期,进一步的提高医疗效率,促进医学与健康的交融,疾病与技术的共存,使医院成为探知生命的殿堂和人身健康的驿站。
高合汽车整车智能副总裁李谦:汽车智能终端化加速
当今时代是汽车飞速发展变革的时代,今天的汽车行业面临着两个革命,第一是能源革命,用电力去替代化石燃料;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就是通讯技术和 AI 技术带来的革新,现在汽车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它的面貌,从过去一个单纯的交通工具,逐渐进化为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的产品,必须是能够满足未来城市智慧化需求的移动的智慧化终端。未来智能汽车作为智慧城市的一个节点,能够促使我们整个交通体系和智慧生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汽车的电子架构并不能很好的满足未来汽车向智能终端转变的使命。过去所谓的智能汽车是一个单体的智能,在未来其则被要求向混合型的智能乃至群体型的智能做出转变。这样的转变将带来整个行业业态的根本性的变化。无论是开发、合作伙伴、售后体系、销售体系都会发生颠覆性的转变。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架构,要把它过去以功能为导向的封闭性的系统,转化成一个开放的分层结构的软件和电子架构的系统,将造车从过去单一的功能组合,变为以场景驱动的开发方式。
首先依据场景去定义车辆的需求,准备硬件和软件资源,再通过软件的方式去定义汽车的服务、功能,然后引入合作伙伴和用户,一起通过共创来实现价值的更大的提升。这样的创客体系,就可以让汽车成为继手机以后第二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构建中国独有智能网联体系
智能汽车有两种发展模式,一是单车智能,这在美国发展较快;另一个是智能网联,发展智能网联在中国逐渐达成共识。
从现在的情况来讲,决定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核心在于我们的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三个要素:车、路和城,即车路程协同的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智能化的建设,它符合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特性,具有不可流动性,这种不可流动性和固有性决定了基础设施的它的本土化特征。另外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控制,更容易达到自主可控,有利于把握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网联的协同基础设施,它主要包括三大内容,第一是信息网络设施,第二是智能道路体系,第三是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智能化,也叫智能的公共基础设施体系。这三个方面是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的三个核心部分。信息网络就是依托解决通讯的 5G 和解决定位的北斗,这是一个相互结合的中国独有的信息网络设施。智能道路主要是指干线道路的智能化和城市内道路的智能化。城市的智能基础设施主要就是对城市的公共设施进行感知,提供一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全面感知的体系。
三个体系建成之后,首先满足智能汽车的需要,远期是完全无人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其次
是面向交通管理,特别是对缓解交通拥堵,解决交通安全,实现我们大家在交通领域倡导的零拥堵、零事故。第三是智能出行,帮助驾驶者、乘客通过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来安排更优的出行路线,提高出行效率。第四是城市管理,特别是对城市的停车、市政设施的监测,和积水火灾的预警,这些也需要靠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来提供支撑。将这 4 个应用叠加在一起,就丰富了基础设施的作用空间,也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回报问题。
从信息通讯基础设施的角度来讲,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加快 5G 的全覆盖。因为汽车是 5G 最重要最有前景的应用场景,所以 5G 的投资回报更多的要依靠汽车的应用来实现。现在一方面要提高 5G 的覆盖率,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汽车高等级自动驾驶的需要提高 5G 的性能,特别是在它的流量速度和可靠性方面,要能够适应未来高等级自动驾驶的需要。
第二要加快北斗系统与汽车的连接,特别是有人驾驶时代的导航地图和无人驾驶时代的定位和高精度地图,都需要建立在北斗的网络基础之上,实现自主可控。车联网和智能化的道路是中国发展自动驾驶最重要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智能的道路一方面是加快我们的高速的智能化,既满足高速管理通行的需要,也要支持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上高速。另一方面通过城市内的道路提供远距的视觉信息,提供信息分配和网力、算力的分配,可以解决单车智能不能远距判断的问题,解决单车负荷过多算力成本拉升的问题。所以推动干线室内路口设施的智能化也是当务之急。
还有关于城市的公共设施,通过加装感知设备,实现对这些设备的实时动态全面感知。这些数据一方面可以极大的提高市政管理的水平,减少城市灾难,减少城市事故。另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来解决交通管理的短板,让我们的交通具备全时的信息支撑,更重要的是这些设施可以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实时的在线的数据供给。
所以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智能城市智能汽车的发展非常关键。但是实现车路城协同基础设施建设,现在还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后面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一方面必须让基础设施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另一方面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打赢我们智能网联领先战略的要求。
而在实现车路城协同方面,目前最迫切的是三者之间要实现标准协同。要让路能够和车和城市在通讯标准、建设标准、技术标准等方面一开始就协同设计,防止车与网脱节。接下来,我们需要鼓励一些城市进行基础设施智能化的协同示范,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领域的试点示范。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实验艺术学院院长及教授邱志杰:AI 激发艺术生态新活力
近几十年来,美术界出现了一种跟传统的手艺画非常不一样的的艺术方式,一般被叫做媒体艺术或者新媒体艺术,其实在 70 年代就开始有艺术家探索用计算机来画画,逐渐出现了计算机艺术、算法艺术,新媒体艺术在 90 年代末开始遍布中国的艺术学院。
人工智能的发展一开始不太被学生们关注,大家不关注生物艺术、生态艺术、医学、农业、气象、太空等非常广阔的科技领域,所以在 2016 年开始,邱教授在中央美院开始提倡科技艺术这个概念。
现在大家意识到了纯艺术是一种基础研究,就像科学是基础研究一样,所以大家开始在纯艺术领域里面希望去探索科技艺术,那么人工智能始终是这个领域重点探索的板块之一,这个板块里面涉及到算法艺术和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创造的艺术品,包括涉及到人工智能对艺术生态所带来的改变,其对艺术投资的专家系统包含了博物馆的导览系统、产品的活化系统,以及直接生产独一无二的人工智能艺术替代品。
整个艺术界受到了人工智能非常大的冲击,而今天人工智能企业和科研机构在谋求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也往往把搞艺术作为培养未来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必由之路。
当年,摄影术在艺术界横空出世,也曾让很多画家下岗,但是正因为摄影术的出现,画家们开始思考应该什么样的作品摄影不可取代,因此我们拥有了梵高、毕加索,所以今天人工智能所起到的作用可能就像当年摄影术所起到的作用一样,它会把一些艺术家逼到悬崖边上,艺术家们在跳下悬崖的时候,如果不想摔死,只能被迫进化,长出翅膀。
商汤科技董事长兼 CEO 徐立:“标准化” 促进行业百花齐放
在去年 WAIC 大会开幕式上,徐立曾在演讲中提到:人工智能创新的新范式,帮助我们更快地探索和发现未知,拓展人类认知边界。
本次大会,徐立在演讲中提到了《营造法式》中的一句话叫 “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人工智能纷繁复杂的场景应用,例如辅助驾驶、城市治理、手术规划、游戏智能体等等,背后都是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每一类模型又能再细分定制化,就像唐代建筑的榫卯结构。目前,商汤科技已发布超过 49000 组商用 AI 模型,可灵活组合配置,应用不同场景。
标准化模型之后,还需要协同和分工合作,即生产标准化。目前,人工智能从底层的算力基础设施、数据标注、预训练大模型、行业模型到上层应用均形成流程标准化。例如,用大模型自动标注能够将标注效率提升 600 倍。
徐立认为 “无标准、不行业”,标准化将带来 AI 产业化的大规模爆发。通过构建强大的基础设施,生产高质量、标准化模型并进行复用,从而实现 “降本”;同时对模型生产的全流程进行模块化管理,实现 “增效”。值得一提的是,标准化不是约束,它将带来行业的繁荣和百花齐放。我们了解的轨道、电源插座、万维网互联网协议等,这些行业在形成了共有的范式和共识后,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总之,标准化将让 AI 算法可以像搭积木一样轻松组合、高效复制、快速推广,促进 AI 应用规模化落地,创造无限可能。
– – – – – – – – END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