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
平衡车机器人、3D打印螺旋桨、高能量飞秒激光器、多功能石墨烯水泥……8月22日,2022智博会正式开幕,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参展院所携带了诸多“硬科技”参展。
目前,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湖南大学重庆研究院、诺奖(重庆)二维材料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均已完成此次智博会布展工作,参展实物陆续运抵现场,这些院所参展的硬核科技成果多达50余项。
赋能高端制造 兼顾民生科技领域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集中展出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尤其呈现成果的原创性突破和应用性转化。
具体包括电弧增材3D打印螺旋桨、工业底片数字化技术、水轮机水斗、分体式飞车、高光谱计算成像系统及应用、(长)超距交通雷达等36项前沿科技成果,兼顾先进制造与民生科技。
电弧增材3D打印螺旋桨。
相关负责人表示:“参展的科技产品凸显了北理工在装备制造领域核心技术供给能力、覆盖新能源存储、智能网联汽车、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等多个新兴产业,同时兼顾民生科技领域。”
以电弧增材3D打印螺旋桨为例,利用电弧增材制造技术(WAAM),突破了传统3D打印技术的尺寸限制,最大可实现6米结构件3D打印,可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核电等领域。
工业底片数字化技术(软件)是一站式人工智能射线探伤缺陷识别系统,基于完成数字化的底片,提出AI评定技术方案。
水轮机水斗可广泛应用于高山峡谷类高水头水电开发,打破国外垄断。
先进移动储能设备可实现-40℃低温环境正常放电,具有高可靠性、兼容性、易维护性、低成本、长寿命和稳定供电等特点。
毫米波/卫星通信系统主要应用于卫星通信载荷/终端/测试、无人机超高速通信、毫米波太赫兹专网通信、教学科研等。
聚焦新材料技术 助推传统产业升级
本届智博会,湖南大学重庆研究院、诺奖(重庆)二维材料研究院的展品聚焦新材料核心技术支撑,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提升和绿色发展。
湖南大学重庆研究院将推出新型铝合金防撞梁、铝合金吸能盒和G-Tor两轮智能平衡车机器人等。
铝合金防撞梁。
“铝合金吸能盒看上去毫不起眼,但其技术‘含金量’不容小觑,它采用精确热力学计算优化了合金成分,通过合理控制元素的含量和比例,优化了铸造工艺参数,对车用型材的综合力学性能实现了有效调控,彻底解决了强度、韧性和碰撞吸能指标不可兼顾的矛盾,综合力学性能远高于常规商用合金。”研究院负责人介绍,相比钢制防撞梁,新研发的铝合金防撞梁减重40%以上,提高了车身轻量化水平。
G-Tor两轮智能平衡车机器人车身小巧时尚,与普通的电动车相比,其科技含量“爆棚”,结合了云计算、人工智能、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信以及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依托机械陀螺仪实现自平衡功能的一款智能化电动车机器人。
G-Tor两轮智能平衡车机器人。
负责人介绍,该机器人是研究院提前布局未来的智能小型交通工具,设计的核心优势在于打造服务型、陪伴型的新型出行关系,兼顾快速出行、休闲出行、无缝出行三种出行需要。
诺奖(重庆)二维材料研究院展出了节能环保石墨烯改性发动机润滑油、基于石墨烯强化效应的金属增材制造、多功能石墨烯水泥、石墨烯改性防腐涂料、石墨烯加热模块及衍生产品等。
石墨烯改性发动机润滑油突破了“二维少层石墨烯在基础油中的分散问题”和“基于高品质汽车发动机润滑油尾气控制与减排技术”两大瓶颈,取得两项中国发明专利。
智能装备、智能应用涵盖三大领域
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携多项科技创新成果亮相,涵盖了智慧装备、智慧检测、智慧农业三大领域,包括飞秒光纤激光器、太赫兹光谱仪、红外单光子相机、高能量飞秒激光器、太赫兹实时双光梳光谱检测、F-GIBS系统、介孔光合促进剂、光防疫在内等多项优秀科技成果。
高能量飞秒激光器是研究院的“明星产品”,中心波长达1030纳米,脉冲宽度可在300飞秒至10皮秒范围内连续可调,实现了国内首创,且应用领域广泛。
高精度宽带太赫兹光梳光谱仪是研究院针对安全检测、生物医学、精密计量等领域复杂环境而特别开发的一款仪器,可应用于爆炸品检查、军事预警、毒品检查等危险复杂作业领域。如在防爆方面,该仪器精细地探测危爆品分子指纹库,通过对比实现灵敏识别,极大提高检测速度与准确率。
介孔光合促进剂是一款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将杀菌剂、营养剂、调节剂、光合促进剂等成功结合在一起的多功能复合产品,可应用农业领域, 推动效率栽培。
该产品作为一种绿色、多功能植物保护和促进生长材料,介孔光合促进剂协同光合作用,可以实现对多种植物病害的显著抑制作用,同时促进光合作用加速植物生长,并且对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具有强烈灭杀作用。
(两江协同创新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