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航天、航空、航海领域历来都是先进科学技术的集聚高地,三航科技在服务我国经济双循环、保障国防安全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为进一步研讨航天、航空、航海领域的战略性和前沿性技术,围绕航天强国建设、新时期国家航空产业发展目标和国家航海产业发展战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以“海阔天空 自主创新 智能协同”为主题的2022航天航空航海国际工程科技论坛,将于2022年10月11日~13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分论坛主题涵盖多域协同技术、空天地海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技术、未来智能化指挥控制技术、智能增材制造技术、智能集群控制技术、海洋基础设施军民两用技术、先进计量技术、军民两用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智能无人系统研发以及三航(航天/航空/航海)国际战略人才培养等。
一、论文征集方向
1
方向一:智能增材制造技术创新
面向增材制造的智能结构设计技术、智能材料3D/4D打印技术、增材制造过程监控与智能装备技术、面向增材制造的智能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技术、增材制造智能化技术相关的标准研究。
2
方向二:基于数字孪生的装备设计、测试与验证
围绕数字孪生体技术体系,含模型构建技术、模型融合技术、模型修正技术、模型验证技术在装备设计、测试与验证过程的应用研究;数字线程技术体系,以正向数字线程技术MBSE为典型在装备设计、测试与验证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数字支撑技术体系,含数据和模型管理技术、新一代计算技术、通信技术、采集感知技术在装备设计、测试与验证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数字孪生技术体系,典型航天、航空、航海应用的新模式、新应用任务验证研究。
3
方向三: 多域协同及智能集群技术
智能集群、无人集群将是未来战场的重要组成力量。无人集群中个体数量多、行为方式和运动轨迹多样,尤其是在对抗环境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给集群自主协同带来巨大挑战。集群控制与多域协同技术是制约无人集群形成可靠能力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
4
方向四: 智能无人系统
空中、地面、水面&水下、空间无人系统与平台,以及无人系统自主与协同技术、智能环境感知技术、通信与组网技术、智能信息融合与处理技术、多智能体协同技术、脑机融合与混合智能技术等,面向智能无人系统的技术发展与装备应用研究。
5
方向五:天/空/地/海一体化信息网络技术
天/空/地/海立体网络总体架构、安全防御技术、平台总体技术、载荷技术,包括信息的感知、获娶传输和处理技术等,推动建设“全球覆盖、随遇接入、按需服务、安全可信”的天/空/地/海有机结合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天/空/地/海一体化、信息化联动发展, 打造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全天候的信息空间。
6
方向六:跨域运载技术创新
跨域运载体系规划与运用,跨域联合投送、跨介质航行器、基地支援保障等跨域运载装备现状及未来发展,跨域运载关键技术,包括数字化、无人化、智能化、绿色化等通用技术和装备研制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等。
7
方向七:三航(航天/航空/航海)计量测试技术难题
围绕我国高质量发展目标,结合数字计量的深入推进,瞄准战略性重点领域突出的计量测试技术难题,推动计量测试在产品研制生产、工艺试验、产品检测等全产业过程中的基础应用,探索动态量、复杂量、多参数综合等领域的现尝原位、在线、实时计量测试技术和方法研究,促进产业计量的高质量发展。
8
方向八:无人装备体系建设与应用
以各类智能平台、机器人、无人机、无人地面平台、水下滑翔机、水下无人空间站等无人装备以及无人装备体系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推动并加速无人装备全面进入陆海空天领域,强化并提升捍卫国家利益的手段、能力、可靠性和有效性。
9
方向九:天/空/地/海一体化装备制造技术创新
三航(航天/航空/航海)高端装备设计新技术,含数字化、隐身、天/空/海等实际应用环境下的新型装置(如:海上补给、减尧舵机&锚机)等新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无人技术、水动力学新进展;推进系统新技术;新型结构技术;未来海洋环境下陆、海、空、天、潜协同技术新进展;舰船试验与检测技术等。
二、论文征集要求
1.论文应为未经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本届论坛主题和论文方向相符,立题新颖、论点鲜明、论证充分、文字精炼。
2.本届论坛不对涉密稿件进行征集,所投论文须不涉及各单位秘密和核心技术秘密,论文须附有由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保密委员会出具的保密审查证明(带有单位保密审查主管部门红色印章的原件),未同时提交保密审查证明的论文一律不予采用,所有提交本次论坛的论文,其文责均明确由作者自负。
3.论文征集组将对所有提交的论文进行文字复制比检测,复制比过高的文章将不予录用。
4. 区分不同领域、投稿主题和后续拟刊载刊物的论文,应分别采用中文或英文撰写,其中有意在《机械工程前沿》英文刊,即:《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上发表的论文应提交内容统一的双语版本各一份,论文篇幅建议控制在大16开幅面刊物的4-6页,中文字数建议为3000~5000字(英文稿篇幅应与此相当),请各位作者务必按照规定格式撰写并提交论文,论文格式参见附件。
5.论文全文须提交DOC(文本)和PDF(图片)格式各一份;论文保密审查证明原件(带有单位保密审查部门红色印章的原件)需与论文同期以快递方式提交至组委会备案。
6.所有提交的论文和相应保密审查证明一律不退,如有需要请作者自行留好备份。
免责声明:凡投送论文的作者,论文全文一经发送至本次论坛组委会,即等同于确认并向主办方自动声明所投论文符合未经发表、作品原创的原则,如后续出现版权纠纷等问题,均与本次论坛主办方无关,相关责任由论文作者自行承担。
三、论文征集时间
1.论文截止时间定为2022年8月15日,请各位作者确保于此日期之前提交。
2.入选论文与参会通知计划于2022年9月25日前发出。
四、论文评选
(1)评选原则
所征集论文将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和择优的原则进行评选,论坛组委会将组织专家成立评选小组对所有论文进行审查和评选,并从中遴选出30%左右作为论坛优秀论文。
(2)出版渠道
本次论坛的合作媒体包括《机械工程前沿》(《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英文)、《兵工学报》、《船舶》、《中国空间科学技术》、《航天器工程》、《上海航天》、《中国舰船研究》、《现代舰船》、《飞航导弹》、《战术导弹技术》、《国际太空》、《卫星应用》、《国际航空》、《航空维修与工程》、《无人系统技术》、《无人机》、《指挥控制与仿真》等。
其中,《机械工程前沿》(《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英文)作为在国内外机械工程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权威学术期刊和SCI核心期刊,将择优录用并优先安排刊载本次论坛的优秀论文,同时,《兵工学报》作为EI核心期刊,将汇集本次论坛的相关优秀论文,特别结集出版一期增刊。
除优秀论文将在上述SCI、EI核心期刊和此处列举的众多知名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外,本次论坛后组委会将汇集所有论文形成电子版供下载,以便广大科技人员于本次论坛后进一步学习、交流和深入探讨。
重点刊物介绍:
1)《机械工程前沿》简介
《机械工程前沿》(《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于2006年创刊,由中国工程院、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同主办,目前为季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工程院尤政和郭东明两位院士。该刊着重报道国内外机械工程领域特色研究成果,反映该领域的科研前沿和热点问题,旨在成为机械行业和领域内研究人员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快速学术交流的重要信息窗口与平台,涉及领域涵盖:机构与机器科学、齿轮与传动、机械系统振动及动力学、机械结构与强度分析、机械设计理论及方法、摩擦学与表面技术、机械仿生学、微/纳制造与系统、零件成型制造、快速成型技术、加工过程与技术、制造自动化、精密工程、仪器与测试、机电一体化与嵌入式系统、机器人技术、传感及自动化技术、微机电制造和绿色制造等。该刊已被SCI、Scopus、INSPEC、Astrophysics Data System (ADS)、Google Scholar、CSA、CSCD等国内外权威检索系统广泛收录,2020年影响因子为4.528。
《机械工程前沿》收稿需提供内容统一的中英文双语版本。
2)《兵工学报》简介
《兵工学报》(《Acta Armamentarii》)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兵工学会主办,单月刊,编委会中拥有两院院士24人。《兵工学报》以报道和反映我国兵器科技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方面的论文,内容涉及国防科技和军民两用技术领域及相关交叉学科。目前被EI、Scopus、CA、中国科技核心、北大中文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连续多年获得中国科协“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荣誉称号,在兵器学科中,《兵工学报》是唯一获得奖项的期刊。在2021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继续在兵器领域期刊里各项学术影响力指标均排名第一。
《兵工学报》投稿格式可参考兵工学报官网下载中心模块中论文模板。
论文出版的版面费,按照各编辑部的规定分别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