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9月3日 电车可以不止是一辆车,而是可以与人相伴而行的伙伴吗?比如,它具备感知人存在疲劳驾驶或者分神的行为,甚至可以通过交互进行提醒。若是驾驶的是一辆东风本田e:NS1或广汽本田e:NP1系列车型,上述体验便可实现。
这种安全的驾驶体验源于这两款车型全系列搭载的“DMC驾驶员状态感知系统”。而这套系统背后,是SenseAuto商汤绝影智能汽车平台极“智”的AI感知算法能力。
事实上,人工智能发展至今,人们早已相信,它的价值从不止于此。
新时代的新思路
从数字化转型到产业智能化
2021年1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了我国智能制造“两步走”战略: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从具体目标来看,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有转型升级成效显著,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培育150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等。
专业人士分析,当前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已由理念普及、试点示范转向系统创新、深化应用的新阶段。
一方面,当下中国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正在发生变化,亟需寻求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逐步从数字化转型迈向产业智能化。
而数字技术,正是这两种经济形态融合发展的推动者。借助人工智能、智能云、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平台深度链接企业和用户,中国经济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领者。
有了这种希望,这类“数字技术与平台”便被赋予了更多责任:以什么样的底层逻辑和技术优势发展?为各行各业进入数字世界可以提供什么实际帮助?相关企业正面临着一道攸关长远发展的必答题。
并非一帆风顺的产业智能化进程
痛点与行业向前发展并行
在数字经济发展从数字化转型进阶到产业智能化的过程中,数字化只是基础,具备从海量数据中发现规律、训练模型、提炼知识的能力实现降本增效,才有可能真正完成产业智能化升级。
同时,于行业内被寄予厚望的“平台”企业而言,助力实体企业实现数字化也只是起点,深入行业场景打造智能应用与服务才是一条目前看上去行而有效的破局之路。
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成长为推动数字化进程的重要底层原力、智能变革时代的关键新引擎。
根据Gartner预测,到2025年,各行业的AI/ML(机器学习)渗透率将会达到70%以上,AI软件行业增长率也将达31%。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将进入大规模商业落地阶段几乎已在业内达成共识。
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人工智能生产范式与这种大趋势同频共振。在行业认知里,未来的人工智能将会在AI for Industry和AI for Science上面临新的范式。
前者表现在工业化的AI的流水线将会越来越普及地应用在很多专业领域的细分问题上;同时,大模型也会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解决自动驾驶、内容生成等应用场景的一些常识性和共性的问题。
后者则体现在在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的加持下,人工智能将有效赋能核反应的等离子体的物理领域、生命与科学领域等传统超算、传统科学领域。
然而,这种变革具备强烈的理想性。事实是,回到真实的世界里,人工智能的发展绝不是一帆风顺的。依此预见,产业智能化的实现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这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大规模商业落地阶段下人工智能产业的三个核心痛点:
第一,工业级应用所需的高性能AI模型生产成本高昂。第二,AI模型定制化开发效率低导致无法满足市场的大量需求。第三,长尾问题因低频且数据量低而难以训练高性能AI模型。
商汤的解决之道
基于 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的AI云计算产品与服务落地
面对这沉甸甸的三座发展“大山”,行业内企业在服务客户的实践中集体迎来了AI规模化落地与持续经营的关键挑战。
自成立以来就深耕AI 技术的商汤科技给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思路,即像物理学里面的对撞机一样,通过不停地尝试,最终找出解决方案。
由此,在2021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商汤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正式推出了一套“新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打通算力、算法和平台,大幅降低人工智能生产要素价格,以此促成高效率、低成本、规模化的AI创新和落地,进而打通商业价值闭环,解决长尾应用问题,推动人工智能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
再简单点说, AI大装置这种基础设施被赋予了在城市中的商圈、园区、街道等各种场景里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智能化连接的期待与任务。
今年伊始,一座鸟瞰宛若芯片的建筑在上海临港启动运营。这是商汤自主建立的新型人工智能计算中心(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ata Center,简称AIDC),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之一。据悉,AIDC设计的峰值算力高达4910 Petaflops(1 Petaflop等于每秒1千万亿次浮点运算)。
而作为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的重要算力基座,AIDC也仅仅是大装置的一部分。
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曾表示,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是商汤科技长线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是公司持续经营和更大规模跃迁的护城河。基于这套去年发布时看似精耕自作式打造的“AI大装置”,今年,在人工智能规模化落地方面,商汤取得了新进展。
9月2日,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商汤正式发布了SenseCore商汤大装置AI云的整个产品体系,把商汤AI大装置的强大能力更好地赋能给行业,进而面向更多的B端客户开放,为开发者、企业客户提供一个高效的、低成本的一站式的AI开发环境。
据了解,SenseCore商汤大装置AI云是一套开箱即用的基础设施与工业级AI工具链,无需前期投入,即可获得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全面数字化能力。
商汤AI云计算整个产品架构包括提供AI原生基础设施层(AI IaaS)、深度学习平台层(AI PaaS)、算法模型层能力,以及面向自动驾驶、智慧城市、AI for Science(科学计算创新)、元宇宙等多个行业的解决方案。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商汤大装置事业群副总裁陈宇恒在采访中表示,商汤大装置AI云致力于让每个人都可以用上AI技术,促进AI和云的完美融合。与此同时,SenseCore未来将全面开放和上下游软硬件厂家的合作,建立整个国产化的AI生态。
寻找视觉算法之外的新增量
商汤的AI规模化落地实践
于商汤科技而言,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就是公司的技术基石,它可以为解锁所有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提供一把“万能钥匙”。
目前看来,SenseCore AI云计算产品与服务就有潜力成为这把钥匙。凭借这把钥匙, AI的价值将在规模化落地实用中迎来最终检验,商汤的发展也势必迎来全新的标志性成果。
实际上,行至此时此处,围绕“一平台四支柱”的业务战略,商汤已经走出了一条“赋能百业”的实干路径。
协同发展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背景下,国家正加大车路协同“进城”速度。在商汤看来,智慧城市与智能汽车也互为基础设施。
基于在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领域的技术沉淀、积累,借助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基础感知设备,SenseAuto V2X商汤绝影车路协同平台打造出了“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协同的云”一体化分析决策方案,对车端、路端信息融合处理、分析,实现“车-路-云”一体化决策控制,为交通参与者提供更精准的感知信息,全面提升出行的安全与效率。
在车端,商汤绝影自动驾驶功能车家族再添新成员。SenseAuto RoboSweeper绝影自动驾驶清扫车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首次亮相。拥有360度无死角感知能力,清扫车可实现全程无人工干预、安全、高效、经济的无人清扫作业。
历时近6年时间打造的SenseAuto商汤绝影智能汽车平台,以SenseAuto Empower绝影赋能引擎为底座,支撑SenseAuto Pilot绝影量产智能驾驶、SenseAuto Cabin绝影智能车舱、SenseAuto RoboX绝影自动驾驶功能车,以及全新的SenseAuto V2X绝影车路协同,可提供全栈式的人工智能汽车产品和服务。
在去年底获得上海市首块自动驾驶小巴公开道路载人示范应用牌照后,商汤绝影于2022年上半年又先后获颁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牌照、成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未来,自动驾驶小巴将积累更多道路场景及测试里程,进一步迭代自动驾驶能力,向无人化商业运营不断迈进。
智能驾驶以外,商汤面向不同的医院场景,勾勒出了一幅AI驱动的“未来医院”智慧化建设蓝图。
以面向诊疗环节的SenseCare “智慧诊疗”平台为例,该平台提供覆盖全身多部位、多病种的全流程AI辅助,全面满足影像科、骨科、肝外科、心内科、病理科、胸外科、放疗科等多科室的临床诊疗需求。
目前,这个赋能医生诊疗的一站式AI平台不仅已在众多顶级三甲医院及行业领先的医疗机构落地,而且正通过云服务形式灵活覆盖到更多基层医院,以较低的成本推动顶级专家资源下沉。
例如,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通过专网入云方式快速接入SenseCare智慧诊疗平台。引入针对胸部CT和冠脉CTA的智能阅片辅助后,临床诊疗效率和精度大大提升。
与此同时,商汤面向患者就医的智能就医助手、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服务、面向科研层面的多模态智能科技创新平台、面向区域医联体的智慧医联体服务也正在同步发挥效用。
之前,人们熟悉作为一家AI软件公司的商汤。如今,商汤利用打通了算力、算法、平台的AI基础设施,在各行各业内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落地,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更大程度串联在一起。
这时,也许已经是重新认识商汤的时候了:它已不止于是一家坚持原创技术的AI公司。(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