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亏掉200亿,这家AI龙头最有“钱景”?

企业新闻1年前 (2023)发布 aixure
58 0 0
导读:市场还能装下那么多烧钱的AI企业吗? 01 三年亏掉200亿的龙头 互联网每年都会冒出几个新名词,今年的关键字非元宇宙莫属了。 所谓,元宇宙是与现实世界高度互通的虚拟世界,具有同步、拟真、开源、创造几大核心属性。 元宇宙的兴起将伴随着AI、AR/VR、云计算…

市场还能装下那么多“烧钱”的AI企业吗?

01

三年亏掉200亿的龙头

互联网每年都会冒出几个新名词,今年的关键字非“元宇宙”莫属了。

所谓,元宇宙是与现实世界高度互通的虚拟世界,具有同步、拟真、开源、创造几大核心属性。

元宇宙的兴起将伴随着AI、AR/VR、云计算、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进化,人类对虚拟世界的构建和发展将造就互联网的终极形态。

概念走向现实,国内对标公司,乃至整个产业链都将迎来史无前例的机会。

实际上,国内一大早就布局AI产业的公司并不少,赛道里脱颖而出的商汤、云从、旷视、依图被冠以“AI四小龙”的名号。

人工智能目前还处于从孵化阶段过渡到成长阶段,所以这四家公司一直在积极寻求IPO(首次公开募股,即上市)。

今年8月那会儿,四小龙中的超级AI独角兽商汤科技还搞出了个大新闻,向香港联交所提交招股书,正式冲刺IPO上市。

打开招股书一看,业绩吓死人。

AI行业长年亏损的事,也不算什么新闻,也没听说哪个正经搞人工智能的能在这两年实现稳定盈利。

但是商汤科技亏得也太狠了点。

商汤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软件供应商及中国最大的计算机视觉软件供应商,是AI行业亚洲收入第一的公司;同时也是全亚洲AI公司里最能亏钱的。

2018年2021年上半年同期,净亏损分别为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37.13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243亿元。

比起旷视科技的165亿元,商汤243亿元的亏损可以算得四小龙第一了。

然而在如此巨额亏损之下,对于人员工资这一块,可完全不吝啬。

仅仅2020一年的时间里,光研发这一条线的人员薪资就超15亿,人均年收入近43万元。并且公司的10名董事和高管共获得6.8亿薪资,人均年入6800万元。

在6亿人平均月收入不到1000元的国度,他们已经率先实现了财富自由。

如此商汤的亏损原因就非常明晰了钱都拿去发工资和搞研发了。

一家公司囊括了40位教授、250多名博士和博士生,以及3593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技术研发团队。光发薪水就是一笔巨额开支。

自2014年创办以来,这只研究团队累计拿下70多个全球冠军,600多篇顶级学术论文,拥有8000多项AI发明专利,在全球三大计算机视觉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总数全球排名第一。

都说科研是个烧钱的活,要搞出这么多研究成果需要烧多少钱,可想而知。2018年、2019年、2020年,公司研发费用开支分别为人民币8.5亿元、19.2亿元、24.5亿元。

粗略算一下,2020年科研费用+人员薪酬两项总计47亿,比营收还高12.5亿元,这不亏钱就有鬼了。

02

全行业都在亏

高收入、高毛利率与高亏损,商汤科技这个行业一哥符合了AI行业最典型的特质。

AI公司的财报有亏损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

云从科技,2018年-2020年分别亏损2亿、17.63亿、7.21亿,三年合计亏损27亿,即使扣非后亏损也有13.52亿,2020年收入还同比下降6.51%。

旷视科技,2018年-2020年Q3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5亿、-12.49亿、-10.39亿,3年内亏损28.4亿,收入都亏没了。

依图科技,2018年-2020年中扣非归母净利润为-6.51亿、-9.99亿、-4.49亿,亏损比收入还多……

除AI四小龙之外,还有寒武纪、格灵深瞳等等AI概念股,都是亏损的现象,这反映出一个问题:

AI行业看似很火,其实做的都是赔本赚吆喝的生意,全靠融资活下去;整个行业严重内卷,不知何时能盈利。

理想与现实之间是一场“买家秀”。

为什么AI领域会这么烧钱?

因为AI本身就是搞绝对的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现在整个行业的技术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也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所以,只能一个劲拼科研。

但是,科研工作又是这世上最烧钱的事。

各种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尤其是有很多实验全世界翻来覆去重复做、重复验证,各个国家还重复研究。

哪怕是文史科研也很烧钱,你想想古董的价格,虽然可以反复用,但是租赁也不便宜,这还是没钱才租赁,有钱的都是花钱买回去研究,一个就是几百万几千万几亿几亿的。

因而很多大型的科研工作都是国家级的,一般机构是真的玩不转的。

很多科技公司,动辄这个市值几千亿,那个市值几千亿,看上去很有钱,其实投入到科研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说负担都很大股东要分红,员工要工资,股民也要得利,科研是要每次实验都要现金去买实验素材。

不说别的,一个星球大战计划,基础研究加应用研究,这两样合在一起,能把当年两极之一的苏联拖垮。

那么现在的AI企业在技术尚未成熟阶段,得用在研发多少钱,越是想做的大,越是想搞出成绩来,烧的钱就越多。

好比当初的互联网企业。

为什么做互联网行业前期总要大把烧钱疯狂补贴?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规模临界点,当超过规模临界点用户就会形成爆炸性增长,在这之前,很多互联网企业就会选择烧钱补贴。

以滴滴打车为例,在补贴大战中狂烧20亿,看上去他们疯了,但实际上他们获得了足够多的市场份额,垄断了打车市常所以前期公司是否盈利已经不重要了。当他们过了规模临界点,就获得了市场的垄断地位,资本市场的高溢价,完全可以通过垄断地位和高溢价来获得资本增值。

有些行业就是这样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谁先到达临界点谁就先爆发。

放到AI企业,他们在抢的不是规模临界点,而是科技能力的临界点,谁能搞出划时代的产品,谁就先爆发,所有企业全在一个劲砸钱抢这个。

03

亏得越厉害,越有前途

因此,商汤花了大价钱,连年亏损,搞千人科学家的研发团队也就不难理解为了快速构建护城河。

商汤科技将自己定位为“AI工厂”,为了支撑整个“工厂”的不断运转,其投入了约50亿元的资金用于建超算中心、开源核心算法。从英伟达买入6000多块GPU,搭建硬件计算平台超算中心。

这是一个非常烧钱的事情,烧到什么程度呢?比如建设自己的超算中心这一项,据说一次数据训练迭代,也就是每按一次“run”按钮,整体的花费至少是50万元。

商汤也是大手笔。其它三小龙的研发支出动辄上10亿,但商汤三年半投入70亿元,甚至一度相当于三小龙的研发费用之合。

不过大手笔的科研投入,绝对是有回报的。

目前,其已拥有全球最大的计算机视觉模型,参数超300亿。还正在建设亚洲规模TOP的超算中心,配合已经打造完成的AI基础设施SenseCore(大装置),可以进一步提速更大规模的商业化。

软件平台客户超过2400家,技术落地119个城市、30+车企,以及4.5亿部手机和200+App。

基于此,商汤科技的收入2021年上半年为16.52亿元,商业营收已进入规模化增长阶段,最近半年同比增幅91.87%。

四小龙中,收入排名仅次于它的旷视科技营收常年不足商汤科技的一半,云从科技、依图科技的收入更是被商汤科技以相差三倍的优势远远甩开。

商汤科技一家的收入基本可以抗衡其他三家之和。

所以从账目的现金来看,近三年半经营现金流分别为人民币-7.5亿元、-28.7亿元、-12.2亿元和-8.0亿元。

这表明商汤虽然还在赔本,但规模不大,并且已经出现收窄的趋势,盈利情况正在转好。

这也说明人工智能行业烧掉的钱,在推动产业技术进步,而不是放大泡沫。

毕竟它本身的价值创造非常明确,近几年,企业主对AI这种降本增效的产品的付费意愿在增强,这说明AI价值是一定存在的。

AI最适合的是有海量需求的重复劳动场景,解放重复枯燥的人力劳动。自动驾驶、物流配送、服务机器人、智能客服等场景,都是这个逻辑。

这个大逻辑之下,找场景应用的机会很多,AI是未来解放生产力的重要工具。很多传统行业,都有可能是AI大放异彩的领域,比如餐饮行业、农业、工业等重要行业。

技术是一家 AI 创业公司唯一的“护城河”,变现路上没有捷径,能在科研上砸得起钱的企业,基本是不会落后于行业的发展。

04

尾声

纵观AI产业发展史,国内的AI企业戴着光环诞生,前期融资金额以亿为计算单位。

但大都随着持续的亏损、高昂的研发投入、承压的现金流等背后的真相被剥开,曾经风光一时的AI企业逐渐跌落神坛。

当业内认清大量应用难以落地的现实时,近些年有关AI产业前景的争议越来越多。

不过,AI项目是一项周期长、风险大的投资,落地不是短时间能实现的,而实现商业化盈利则更加艰巨,因此前期高昂的投入和技术成本不可避免。

我们去考量这类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和行业时,不能单单以当前的账目上的数字去审视。

好比当年我们看新能源汽车,全国人民都觉得他们只是来骗补的,谁又能想到他们可以在短短几年的时间迅速爆发呢?

赞助本站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