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从科技是做什么的?答:“一家提供高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
日前,AI 独角兽云从科技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在招股书中,重点提到的 “人机协同操作系统” 刷新了外界固有认知。
云从科技脱胎于中国科学院,创始人周曦毕业于中科大,获学士、硕士学位,后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 (UIUC) 获电子与计算机博士学位。他曾在 IBM TJ Watson 研究中心、微软雷德蒙总部研究院等从事研究工作,留美 5 年后归国,历任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智能多媒体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早在 2006-2011 年间,周曦就曾带团队六次斩获世界模式识别、智能识别大赛冠军,但云从科技公司正式成立是在 2015 年,相较于商汤、旷视等 AI 独角兽成立时间稍晚,不过目前发展速度并不滞后,据公开报道,云从科技累计融资规模已超过 53 亿元,估值超 250 亿元。
对于已经披露招股书的几家 AI 头部企业来说,基本都未摆脱 “巨额亏损” 的状态,成立 5 年的云从科技又交出了怎样一份成绩单?核心业务有怎样的特色?我们来看一下重点。
“人机协同操作系统” 已成核心竞争力
招股书披露,云从科技此次上市拟募资 37.5 亿元,相对于同类上市企业,云从的估值与募资金额较为合理。
这笔钱主要用在三方面: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升级项目(8.13 亿元)、轻舟系统生态建设项目(8.31 亿元)、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综合服务生态项目(14.12 亿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6.93 亿元)。
问题来了,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我们还能理解,投资分别超过 8 亿元的 “人机协同操作系统” 和 “轻舟系统生态” 又是什么?这个要从如今的 AI 产业格局变化谈起。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走向深水区,中国的 AI 产业格局已浮现芯片、操作系统、AIoT 三大主要细分赛道。
加之近年来,科技发展也频繁受到国际贸易摩擦与技术禁令的干扰影响,不得不让国人愈发重视 “缺芯少魂” 的问题,芯当然指的是芯片,而魂即是操作系统,在 AI 领域,这两者同样占据着重要位置。
AI 芯片大家并不陌生,这个赛道除了谷歌、英特尔、华为等科技巨头强势布局,国内也已经跑出了寒武纪这样的新锐上市公司,而在 AI 操作系统层面,涌现的头部玩家比较少,但其在 AI 领域地位同样毋庸置疑。
周曦曾对外表示,今天的中国,网信领域的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互联网应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长板突出,但中国网信领域短板同样刺眼,首当其冲的就是基础软件领域薄弱,比如操作系统。
像如今我们经常使用的 Windows、Android、iOS 这三款 toC 领域的操作系统,都是国外系统。而 AI 领域以 toB 业务为主,AI 行业操作系统拥有更强的专业能力特征,与 toC 领域的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一方面,在 toC 领域,几乎被 Windows、Android、iOS 这三款操作系统垄断了所有的市场,但是 AI 行业的操作系统竞争格局还没有形成。更为重要的是行业的标准化尚未完全成型,深耕于行业操作系统的公司拥有持续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toC 操作系统具有天然垄断性,一旦前排优势形成,后发突破难于上青天。但是 AI 行业的操作系统以 toB 业务为主,每个客户需求千差万别,由于极强的专业性特征导致市场很难被垄断,未来整体 AI 世界操作系统在可见的维度内(5-10 年),会有多个操作系统并行蓬勃发展,发展趋势更多的可能是互相融合。
这便是云从科技 “人机协同操作系统” 诞生的意义。
图|云从科技主要产品及服务图谱
具体而言,这是一种集合了 AI 应用设计、开发、训练、运行和管理而构建的智能操作系统,包含 AIoT 设备管理、算力和资源管理、人工智能算法和引擎、人机协同感知 API、AI 模型训练学习、开发工具与 API 服务、AI 数据分析、AI 业务流程引擎和知识决策系统等核心模块。
而 “轻舟” 通用服务平台,是其首个应用开源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可开放式地引入生态伙伴共同开发 AI 应用及配套 SaaS 服务,使人工智能服务惠及更广泛的各行业客户。
在此系统上延伸出来的垂直解决方案,目前已包括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四大方向。
图|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技术架构
云从科技在招股书中提及,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具备几大优势:
1、通过引入数据预标注、参数空间自动搜索、知识蒸馏、自反馈等核心技术,可优化训练流程,提升 AI 算法模型生产效率;
2、融合感知信息、业务数据、专家知识构建 AI 数据湖,并引入业务流程引擎串联单点 AI 能力,实现流程化高效解决问题,提高决策效率;
3、通过对行业知识的理解和对用户交互行为的洞察,利用 AI 自我学习能力来进行算法、流程和决策优化,为智能化升级和新业务场景突破奠定基矗
云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推出,旨在对云、边、端的设备、应用和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构建从设备接入、感知、存储、计算、理解到决策的底层系统平台,帮助目标客户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闭环,这也形成了云从科技目前最核心的竞争力。
去年营收大爆发,盈亏平衡可期
公司经营情况怎么样?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组关键数据。
2017 年至 2019 年,云从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0.65 亿元、4.84 亿元和 8.07 亿元,直观来看,2018 年和 2019 年业务有一轮爆发期,营收分别较上年度增长了 650.17%、66.77%;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 – 1.06 亿元、-1.81 亿元和 – 17.08 亿元和 – 2.86 亿元。
值得强调的是,云从科技虽在净利润层面也处于亏损状态,但这种亏损幅度创造了一个新低,因为其他几家已披露上市细节的 AI 独角兽,动辄存在十几亿乃至数十亿元的亏损规模,甚至有亏损数倍于营收的情况。
这折射出云从科技的综合运营水平有着较高的投入产出比,预期未来数年内也更容易实现盈亏平衡乃至正向盈利。
其唯一突出的 “亏损” 额体现在 2019 年,招股书给出了关键原因:主要系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确认股份支付费用高达 13.03 亿元。
亏损相对较小的背后,首先,可能是因为比较强的商业落地能力,有订单才是王道。
招股书披露,云从科技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业务完成的项目数量,从 2017 年的 145 个增加至 2019 年的 374 个,单个合同收入金额超过 100 万元的项目由 2017 年的 3 个增加至 2019 年的 31 个。
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完成的项目数量,则从 2017 年的 128 个增加至 2019 年的 1740 个,单个合同收入金额超过 100 万元的项目由 2017 年的 8 个增加至 2019 年的 83 个,2017 年仅 1 个合同收入金额超过 1000 万元的项目,而 2019 年增加至 14 个。
云从科技的主营业务主要分为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 0.64 亿元、4.83 亿元、7.80 亿元和 2.18 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 98.96%、99.70%、96.67% 和 98.69%。
图|分业务毛利率水平以及高毛利业务增长情况
其次,近年来毛利率水平增长可观。报告期内,云从科技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36.12%、21.46%、38.89% 和 52.87%,实现了较高幅度的改善。
在 2020 年上半年营收中,云从科技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占比 46.61%,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占比 53.39%,由于其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业务毛利率水平相对较高,目前该业务营收比重正在逐年提升,预期其综合毛利水平仍有进一步上涨空间。
关于目前尚存的亏损面,首要原因还是因为保持着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另外,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扩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有所增长,这些都属于正常损耗范围。
截至报告期末,云从拥有超过 800 名研发人员,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为 36.88%,2017 年、2018 年、2019 年和 2020 年 1-6 月,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 0.59 亿元、1.48 亿元、4.54 亿元和 2.47 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92.06%、30.61%、56.25% 和 112.00%。
图|云从旗下的三大联合实验室及五大研发中心架构
招股书中并未细化公司具体的盈利预测,但还是阐明了将通过一系列措施来保障盈利能力的提升。
比如,重点投入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升级,其中包括对基础平台、开发者平台、AI 数据湖、算法工厂、人机自然交互、知识计算能力、智能业务流技术等 7 大板块的升级建设,持续强化技术护城河和产业化落地能力。
技术提升之外,尝试开拓智慧医疗等热门应用领域,推出更先进的智能设备、更贴合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的 AI 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销售渠道和网络,深耕城市治理、金融服务、交通出行、商业零售等领域,强化行业口碑和品牌效应。
最后,云从科技还将与软件开发商、硬件开发商、渠道供应商等生态伙伴推进合作,推动人机协同生态体系建设,拓宽客户群体,这些措施有望在未来 3~5 年进一步扩大其行业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抢占 AI 时代的 “流量入口”
从云从科技的股权架构来看,控股股东为常州云从(控股 23.32%),创始人周曦持有常州云从 99.88% 的股权,在其他股东中,有不少国家基金的背景,例如南沙金控、国新资本、上海联升、广东创投等,这也是云从常被业内称为 AI 国家队的原因。
核心技术高管方面,除了创始人周曦,还有李继伟、姜迅等。姜迅于 2018 年 12 月加入云从科技,现任公司副总经理、首席架构师,数据研究院院长;李继伟算是元老,2015 年 4 月加入云从科技,现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感知研究院院长。
关于未来人机协同的建设,国际赛跑其实已经悄然开始。2019 年 3 月 19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曾提出 “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析的智能经济形态” 的建议。
2019 年,美国国家技术科学委员会发布的《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中也明确提出 “开发有效的人工智能协作方法” 的战略,人机协同都是重要 AI 战略布局之一。
在中国,2020 年 “新基建” 的提出和推新,势必加速人工智能纵深发展。报告显示,2019 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达到 1291.4 亿元,同比增速为 30.8%,预计到 2022 年,相关产业规模达到 2621.5 亿元。
从技术趋势的角度讲,以标签、算法、策略和数据为基础,能够充分融入行业专家知识能力的人机协同,也成为了人工智能新阶段下的发展方向。
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在落地层面,AI 的能力与人类智能仍有差距,而机器的目的是更好地辅助人类而非取代人类,在由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进阶的过程中,只有通过人机协同,以人类擅长的推理、创造和判断结合机器效率、准确性和逻辑能力,才能实现安全、可靠的智能化。
对于云从科技而言,目前已覆盖从感知(人脸、人体、物体、语音)到认知(语义、知识图谱、大数据)到决策(风控、推荐、画像)的 AI 技术闭环,需要一种通用级平台实现灵活的能力输出,同时服务于生产者和消费者。
在商业价值层面,云从科技将 “人机协同生态圈” 看作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流量入口。在这个生态圈中,行业龙头可提供技术能力输出,生态圈企业与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生态建设。通过网络状的生态结构,人工智能的能力得以规模化释放,人与机器共同创造价值,最终达到人机协同生态模式的平衡。
综合来看,云从科技提出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于国家政策和技术趋势都比较贴合,有助于其上市进度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