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人工智能

AI1年前 (2023)发布 aixure
65 0 0
导读:基建狂魔,这是很多网友对中国的爱称。一方面是知道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很快,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国整体实力的信心。疫情时期,武汉方舱医院只用了10多天就完成了建造,震惊世界,也让国人骄傲。 如果只看现在,你可能会觉得中国有这样的速度,是理所当然。…

“基建狂魔”,这是很多网友对中国的爱称。一方面是知道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很快,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国整体实力的信心。疫情时期,武汉方舱医院只用了10多天就完成了建造,震惊世界,也让国人骄傲。

如果只看现在,你可能会觉得中国有这样的速度,是理所当然。但如果你知道最开始的样子,你会叹服于中国的发展。基建狂魔的成长,超乎你的想象。

Ҽ

中国,“基建狂魔”

最开始的时候,中国的基建其实很落后。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的铁路总里程仅有2.18万公里,公路里程8.1万公里。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现在的地铁、高铁。甚至连电、水等资源的供应都无法覆盖全国。

在中国对基础设施的坚持投资和建设下,到2020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14.6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7倍。全国公路总里程519.8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4倍。这两项数据都稳居世界第一。

2019年1月17日,北京,复兴号备战春运 / 视觉中国

不只是数量,质量上也稳稳领先。

比如桥梁的建造上,根据“List of Highest Bridges”的统计数据,世界上最高的100个桥梁中,有超过80个都是中国建造的。这些建造难度极高的桥,凸显了中国的技术实力。

还有被外媒评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历经6年筹备、9年建设,集桥梁、隧道和人工岛于一体,建设难度冠绝全球。

广东珠海,港珠澳大桥 / 视觉中国

这些基础设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节省了大量时间,解放了劳动力,也拉动了消费。

“要想富,先修路”。这个口号大家都知道,这背后是对经济发展规律的高度总结。有了交通的扎实基础,才有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基础设施的建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是随着桥梁、铁路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建设空间越来越校

而且我国经济也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传统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需要新一轮的“新基建”。

从定义上来说,“新基建”包括人工智能、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

在5G上,中国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据工信部数据,中国在全球部署了超80万个5G基站,拥有世界最大的5G网络。

在这样的基础下,中国5G用户已经超过1.5亿。只要手机支持5G,且在5G信号范围内,就能体验到飞一般的网络速度。

除了5G,还有一项正在热火朝天建造、快速发展的领域,就是“人工智能”。

有报告指出,到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

人工智能代表着什么?新基建,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城市的新动能

说起人工智能,很多人可能会想到电影《终结者》里的机器人,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对话。这确实属于人工智能的应用,但现在的技术程度还离得很远。

也可能会想起战胜了世界围棋顶尖棋手的AlphaGo,但这似乎和人们的生活离得很远。

其实,在你没有察觉到的地方,人工智能已经带来了许多帮助。

比如对输电线路的电力巡检。传统在线监测没有AI能力,需要人工判断,存在一些误报、漏报的情况,而且在光线不好的时候很难发现问题。

传统的电力巡检需要人员实地检查,巡查队员很辛苦 / 视觉中国

而武汉纳思系统,借助人工智能的帮助,用AI赋能电力巡检,通过算法的大量训练,让监控镜头在极微弱的光线环境下也能辨认隐患,日夜都能监测到位。

对异物的巡查也更加准确,减少了漏报、误报的情况。在人们注意不到的地方,人工智能已经在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了。

电力智能巡检还只是冰山一角,人工智能在城市发展上可以助力极多。通过分析城市运行的各项信息,并进行快速高效的分析,人工智能可以实现交通、公共安全、城市建设等活动的智能化。

还可以促进工业智能生产、提升医疗资源效率,可以说,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助力。

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华为公司使用腾全栈AI软件平台的生产线质检设备模型参展 / 侯宇(摄影部) / 中新社 / 视觉中国

但是,人工智能并不是凭空存在的。人工智能的资源,叫做“算力”,是通过大量的计算机运行,来获得的计算结果。计算机越好,数量越多,计算能力就越强,算力也越强。

光把硬件搭好还不够,只有计算机没有系统,计算也无法运行。人工智能的训练需要将无数台服务器连接起来,系统的通信、运行,需要在软件上也有所配合。

所以,想要利用人工智能,需要基础软硬件平台。

而在新基建中,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是“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比如前文提到的武汉纳思系统,他们借助的算力资源,就来自于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经为几十家企业提供了算力支持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基于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可提供高达100P的超大算力,达到每秒十亿亿次的计算速度。

巨大的算力资源,不仅为武汉的40多家企业提供了帮助,也加速了科研创新。

中科院自动化所,借助算力资源,训练了全球首个“视觉-文本-语音”三模态训练模型,让AI可以识别文字、语音甚至是视频,更接近人类的理解与生成能力。

比如看到画面里的一只鸟,或者听到鸟的叫声,就能自动转换成“鸟”的文字。为视频的生成、推荐,文学的创作等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武汉大学在遥感领域开展人工智能研究,发布了全球首个遥感专用AI框架武汉.LuojiaNet,构建了业界最大的数据集武汉.LuojiaSet,在遥感地图、城市测绘、路况预测等方面会有新的突破。

科研上有了突破,相关的企业就会聚集过来,进一步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中科院自动化所的多模态大模型,能够吸引相关企业汇聚,比如需要识别道路的自动驾驶企业,涉及声音和文字转换的有声书公司,需要推荐视频的直播和短视频APP等。

基于武汉人工智能计算的武汉大学遥感科研创新,已经让遥感产业的武汉立德空间、武汉光谷信息等企业开始合作,未来预计有20多家遥感相关的企业将入驻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以AI技术赋能武汉的“北斗军团”,打造全球遥感第一高地。

当企业聚在一起,形成产业集聚,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同产业的企业相互合作,也能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像这样提供帮助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还有很多个。

在深圳,基于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建设的鹏城云脑II,算力高达1000P,相当于每秒百亿亿次的运算。

坐落深圳的“鹏城云脑II”,算力极高 / 鹏城实验室官网

在国际超算大会发布的IO500排行榜中,“鹏城云脑II”刷新世界纪录,蝉联全系统输入输出和10节点规模系统两项世界冠军。具备世界顶尖的数据吞吐能力和AI算力水平。

它也为深圳市气象局的天气预报、交通警察局的智慧交通应用,提供了强劲的算力支持。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发展会带来算力网络

一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帮助很大,但还没有发挥它的最大实力。

首先,多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之间,数据无法汇聚;有些大模型算力需求大,单一的计算中心无法满足;如果技术标准不统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之间难以互通技术,优势没法互补。

但是,如果多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能够互相连通,那人工智能资源就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多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连接成网,将形成1+1远大于2的效果,不只是简单的算力叠加,而是数据、算力与生态的高效利用。

算力网络可以将算力资源统一管理、协同调度、弹性分配,哪里的资源富裕了,就输出给资源紧张的地方,实现全国范围的高效资源利用。

人工智能算力网络,能让地区之间的AI资源互通 / 视觉中国

不同的地区之间可以流动数据,共享创新成果和模型。到时候,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就不仅是基础设施,也是汇聚公共数据资源的平台,更是创新成果共享的平台,哪个行业和企业有需要,都可以从中获益。不同地区的企业,也可以轻松合作。

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提议,就有提到“形成安全可信的基础软硬件技术生态,布局若干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形成广域协同的人工智能平台,提供普惠算力和服务支撑。”

西安、成都、中原、南京,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都在建设过程中。

建造更多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必备基矗当算力网络形成之后,算力将是触手可及的资源,社会的AI算力成本会大幅降低,人工智能相关的创新研究和应用将迎来广泛发展。

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传统基建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加速度,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现在的世界领先,中国在世界上实现了“弯道超车”。

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的形成,会让中国在这一轮新基建中持续领先。

人工智能算力网络,会成为中国的新动能,为中国在数字时代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矗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